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在京举行。 实习生 张晨阳 摄
12月17日,在“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作了题为“智库对外交往既要讲舆论斗争,又要讲交流合作”的主旨演讲。他说道,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不断推进对外传播,提高自己的对外影响力,改善自身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传播当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智库负有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于洪君说,在国际关系领域,舆论场上的博弈与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博弈和争斗虽然不像硝烟弥漫的战场那样惊心动魄,但也十分尖锐和复杂。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走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协调力大幅度上升,担心失去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对于中国的恐惧与日俱增,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特别是“中国称霸论”正在流向全世界。
当中国经济发展遭遇较大困难,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时,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往往会声言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必然要给世界带来灾难,“中国威胁论”摇身一变就改头换面成为“中国崩溃论”。而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安定团结,他们又断言中国强势发展、迅猛崛起,必然危及周边国家的安全,侵犯其他国家的利益,最终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中国威胁论”又演变成“中国称霸论”或“中国霸权论”。
“对此,我们必须通过官方、半官方、非官方等多种渠道,通过外交代表机构以及政党交往、智库交流、媒体对话等多种外交平台、民间交流方式,旗帜鲜明地进行正面反击,理直气壮地进行舆论斗争。中国智库理所当然地要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沿,不必回避、不必讳言。”于洪君说道,“我想指出的是,开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舆论斗争,既不能软弱妥协退让,也不能偏激、冲动和失态。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能搞出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口水战,必须和颜悦色、以理服人。要善于借助发展中国家的支华、友华力量,传播中国的理念和声音,要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把中国的制度优势发展经验介绍给广泛的发展中国家,要和风细雨,要细水长流。”
此外,于洪君认为,智库必须把讲好中国故事寓于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当中。首先,自己要有尊重文明多样性、文明平等性、文明开放性、文明互鉴性等新的认知为指导思想,要以谋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进世界各国共同进步与安全,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在讲述中国制度、讲明中国道路、讲解中国经验时,既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机械诠释,又要防止自说自话式的概念性解读,要善于以娓娓道来的中国叙事方式深入浅出地把中国的农村改革、扶贫攻坚、环境治理、反腐倡廉、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现在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大道理、大事情、大问题说清、说透。
“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汲取教训、补足短板,通过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坚持开拓我国对外传播的新路径、新局面,努力使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文明为人类和平发展、为人类互通互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于洪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