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作为“人类智慧的容器”,以其强大的深度学习、数据分析、语言处理、图像生成、视频模拟等功能成为备受追捧的流量密码。近日,一女子地铁照被人使用AI软件“一键脱衣”并发布在网上大肆传播,反映出恶意研发和滥用AI工具产生的威胁和乱象亟待解决。
“AI一键脱衣”功能在研发阶段即可预见会产生人格权、著作权等方面侵权。其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保留头部、替换身体、捏造肖像的行为会侵害肖像权;生成虚假不雅图片、引发网络传播的行为会侵害名誉权;生成的图片带有原照片的拍摄元素、甚至与原照片构成实质性相似,侵害原照片作者的著作权。此功能严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发初期即应当被研判为不应面世。然而严管之下仍有越线,尽管国内对AI换脸、AI脱衣类恶意软件和技术早已封禁,但仍有国外研发的该类软件或功能类似的替代性软件流入国内市场。
笔者认为,破除人工智能恶意开发和滥用之乱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正向健康发展要做到多方发力、多元共治。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对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严格执行注册备案、安全评估、显著标识等要求;工信部要加强对AI类APP、小程序、快应用等程序或软件的上架审查和在架抽检,对国外流入的非法软件要及时采取技术手段屏蔽、禁止下载使用;网信办要通过“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切断涉AI侵权作品的传播途径,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要重构侵权责任体系。明确生成式AI“研发阶段可预见侵权”“AI工具运算过程自动侵权”“接受自然人指令后侵权”等多种形式下的侵权主体、责任架构及归责原则,从而落实司法层面的责任追究。
此外,要利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AI陪伴侵权案”“AI换脸案侵权案”“AI视频诈骗案”等热点案件、新闻信息开展以案说法,引导网民克服盲从和猎奇心理,谨慎识别和使用AI工具,避免被不良开发者隐秘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数据权限,以致侵害自身合法权利。
——曲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