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纪实与虚构的真实感
——读李双其《虚拟诱惑》
□郑珊珊
《虚拟诱惑》 李双其 著 群众出版社
李双其:福建仙游人,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国际法学硕士学位。侦查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警察学院侦查系原主任。
潜心公安文学创作,出版长篇犯罪探案小说多部。其中《蓝月儿之死》获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一等奖,《咒怨》在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组织的2021年“中国法治文学网络作品”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虚拟诱惑》是一部长篇犯罪探案小说。小说从双线切入,描写了一种高级的且将长期存在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与诈骗内幕。
孟希在“珍心交友”网络平台上认识了泊舟之后,心里的阴霾渐渐地散去,心中满是甜蜜。正是因为这位泊舟,孟希被卷入一桩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绝望地跳进了宝盖湖。正在湖边跑步的老刑警罗则发现了孟希,把孟希救了起来。经过“四流联查”、并案侦查、域外取证、境外抓捕的艰难历程,侦查人员终于端掉了犯罪窝点,将近百名骗子从境外不同的国家押回了闽越。
刚看完《虚拟诱惑》的时候,我忍不住请教作者李双其的创作冲动和创作意图是什么,出于什么缘故要写这个故事?李老师坦陈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我会不时地写些类似案例的小说,这次就选择了电信网络诈骗;二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外界把这类犯罪传得很邪乎,我写这本书就想让读者真正明白电信网络诈骗是怎么回事;三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很高,但破案率低,特别是全链条打击极少,写这书也有给实战部门的侦查人员提供侦查思路和方法的意思。”
确如其所说,阅读这部小说,让我了解到公安民警最详细、最具体的侦查思路和破案方法。作者的创作意图很明显,主要在于呈现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段和侦查过程,这让小说很有侦查纪实的味道。和近年特别流行的悬疑小说大相异趣,《虚拟诱惑》的重点不在于烧脑推理和破解谜团,而是真实呈现人民警察战胜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办案过程。
李双其老师从事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近40年,在犯罪学、侦查学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他还基于对真实案件的熟悉和自身文艺禀赋进行了不少法治小说创作。新近出版的《虚拟诱惑》已是其第六部法治小说了。
简单说来,法治小说讲述的多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但正邪两方斗智斗勇的过程总是特别曲折且复杂的,尤其是在涉及高科技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今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法治蓝皮书》指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最受民众关注的犯罪类型。2022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行实施后,我国对这类犯罪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几部以反电诈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孤注一掷》《公诉》等也获得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2022年“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学精选”丛书其中一部的《虚拟诱惑》,出版恰逢其时。
虽然小说名为“虚拟”,讲述的也是虚拟世界的犯罪,但《虚拟诱惑》最突出的特点是真实。小说中的一线刑警们破获了一起错综复杂的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从案发到破案的整个过程很精彩,叙事很有真实感,能够满足读者对办案的猎奇心理。办案的过程既有线上也有线下,线上涉及各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高科技手段,线下不但奔波于国内多省,还要跨东南亚两国进行侦查和抓捕。作者深描了侦查工作的各项环节和过程,包括刑警们的思考、推理、部署和行动,细致到如何用大数据侦查平台检索和分析信息,如何绘制专案动态并案图表和犯罪事实导图以理清案情,如何与公安局其他内部机构配合乃至与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地方公安机关协调合作,如何与受害人、涉案人员进行谈话了解案情,如何线上线下搜集证据和资料,如何出境取证和实施抓捕,如何对犯罪分子进行有效审讯……每个环节的具体侦查细节都被抽丝剥茧、详尽细致地叙述出来,让人大开眼界,原来警察办案是这么回事啊!我想,如果是新入职的警察,真可以把这部小说当作侦查工作指南来读,一定能从中借鉴到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
但是,作为小说,真实不仅仅是对故事发生过程的如实描述,更重要的在于呈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传达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思想感情的真实感。缺乏文艺逻辑和感染力的纪实描写,一定程度上有损小说的价值。在我看来,《虚拟诱惑》遗憾之处就在于此。作者只是根据案件的侦查推进去叙述,但不讲究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如此一来,小说中的公安民警和犯罪分子都只有身份,他们或是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正义刑警,或是为了赚钱而丧失道德良知的诈骗分子,除此之外,没有个性。他们何以有这样的人生选择,何以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行为,他们每个人有什么独特之处,案件之外,他们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说没有描述。评论家谢有顺在《小说中的心事》里指出:“小说重在描述人性的复杂和多义,小说是生活别史,是个人史、心灵史,它所探究的是人性内部那无穷的可能性。”而《虚拟诱惑》在“描述人性的复杂和多义”方面比较薄弱,其中的人物也就不够生动鲜活。虽然几个主要人物都有一定的外貌、心理、行为习惯等描写,但还是有值得进一步刻画的空间。如主角罗则是一位刚刚退休的老刑警,却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十分熟悉,这就是一种颇有吸引力的戏剧冲突。而这样一位资深刑警与一帮之前未合作过的年轻刑警之间的交流互动,一定也可以发掘出不少有趣的细节。一般来说,主角需要烘托,除了通过恶来烘托善,还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性格来烘托主角的独特性格,如冷静、稳重、大气而不失细腻,等等。增加一些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人物间的互动来推动情节发展,应该能让小说更具有生气和感染力。
当然,这类文艺技巧方面的要求或许过于苛刻,毕竟《虚拟诱惑》的故事已经相当精彩了,如果进行影视化改编,应该很能吸引观众。只是,小说毕竟是一门高级的艺术,对其虚构性与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值得创作者考虑的。
(作者系东南学术杂志社副总编辑,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