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4月23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广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23年度》(下称“白皮书”),并发布十大案件。
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1089件,同比减少22.2%,一审服判息诉率超90%;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574件,案件结收比103.83%,其中涉发明专利类案件数同比增幅超五成;调撤案件53500件,调撤率57.39%,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广东去年有3个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
让高新技术成果“真创新”有“真保护”
民事审判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渠道。白皮书指出,去年全省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80210件,同比下降21.22%,审结83943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超过90%。
在发挥刑事审判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作用方面,去年全省法院审结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1061件,判决定罪1740人,其中判决三年以上有期徒刑250人。此外,全省法院还充分发挥司法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助于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白皮书显示,广东法院围绕加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司法保护,全年受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增加,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品种等“硬核科技”“绿色科技”领域。去年共受理发明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5824件,同比增长29.8%;结案16450件,同比增长55.8%,审结各类反不正当竞争及反垄断一审案件2094件。
加强高新技术成果保护,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去年,全省法院审结发明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6450件,在涉“腔体式微波器件”专利侵权案中,涉案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大,曾获“中国专利金奖”,法院依法查明认定被告侵权事实,并全额支持原告4000万元赔偿诉求。
去年最高判赔数额达到3.17亿元
白皮书指出,营造保护创新法治环境,就是要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全省法院聚焦知识产权违法犯罪高发多发领域,加大适用罚金、没收、追缴等刑罚手段,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惩罚和威慑作用。在卢某华等人假冒某化妆品注册商标罪案中,非法经营数额达1.45亿元,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00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3700万元,销毁查获的全部假冒商品,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和基础。
全省法院坚持严格保护理念,进一步加大司法判赔力度,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效用,确保权利人获得充分足额赔偿,让侵权者付出沉痛代价。2023年,全省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中,判赔数额支持率(判赔数额/诉请数额的平均数)达65%,全额判赔案件数量占比超过44.3%,发明专利侵权案件平均判赔数额98.8万元,超过千万元判赔的有24件,最高判赔数额达到3.17亿元,还在62个案件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
推动共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白皮书强调,全省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跳出“办案”看“治理”,推动多部门、各环节、全社会共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落细落实协同保护举措。去年广东高院还牵头与省发改委等15家单位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层面对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信用监管、惩戒机制,与广东11个地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并与省检察院、公安厅建立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以能动履职持续构建和完善协同保护机制,让“高质量”真正受到“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