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观点专栏 > 今日锐评丨违规借款实质是公权滥用

今日锐评丨违规借款实质是公权滥用

发布时间:2024-11-30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湖南省郴州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借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一马路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王鸿飞以亲戚朋友投资和亲戚承包工程为由,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借款;四川省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经济作物推广站原站长李璞向5名管理服务对象“借钱”12.6万元……近期,各地纪委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件中,不少涉及违规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问题,必须引起警惕。

  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通过低息甚至免息借款的方式进行利益输送,为腐败行为披上民事化、市场化的“合法”外衣,已成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的典型表现之一。有的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低息借款,享受利差;有的借钱不约定利率,或虽约定利息、实际不予收取,“默契”免息……这类畸形的借贷关系影响党员干部廉洁履行职权,也败坏党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贻害甚远。

  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谁都有难的时候,正常借贷无可厚非,但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借钱借物,既不智也不妥。借贷双方要么存在从属或上下级关系,要么在某些领域存在管理和服务关系,出借的一方是不是自愿、有没有受到借款方的权力影响、压力胁迫而“不敢不借”“不得不借”,抑或是讨好对方以求关照,存在太多“隐秘的角落”。现实中,“不敢不借”“不好追索”的案例并不少见。对于此类有瓜田李下之嫌、容易诱发干部群众议论的畸形借贷,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借钱,实际上出借的是手中的权力,本质是公权的异化和滥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帮助资金周转本身就是一种利益;若因不对等的关系而不付或少付利息,更是实打实的好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党员干部借用的是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财物,对方则是冲着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借钱也好、借物也罢,通过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借钱借物得了实惠,难免要付出相应代价。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行为作出处分规定,划出了纪律红线。这既是约束,也是保护。党员干部借钱借物之前,不妨多想几个“凭什么借给自己、拿什么偿还对方”,多问几个“对不对、该不该”,多点自知之明、少些自作聪明,不该借的钱别借、不该伸的手莫伸!(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玉长)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11/28/content_926929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