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拍蝇打虎制度化渐成新常态
随着反腐工作向制度化阶段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官场新文化正在形成,反腐“治标”已经初见成效
■编者按
回首2014年,“新常态”频繁穿梭于高层话语和媒体报道中,堪称最热的热词。没有哪个词,比它更能总揽当下中国诸多渐渐固化为制度的治理新探索了。无论是从严治党治吏、反腐、经济、文化、教育还是医疗,公共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在逐渐形成某种新常态。从今天起,《新华每日电讯》评论版将推出“新常态2014”年终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每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都是人们回望过去一年的关键词。在今年的榜单上,不仅“拍蝇打虎”名列第三,与反腐密切相关的“断崖式”和“你懂的”也榜上有名。这样一份榜单,与公众的感受大致吻合——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中央的铁腕反腐已经成为一种最受关注的“新常态”,反腐一直处于进行时状态并且不断加力,许多吏治新探索正在成为制度。
中国高度重视反腐败,历来也出台了一系列反腐防腐的制度。但客观而言,以往反腐工作的成效与民众预期有一定差距,有不少反腐行动最终都是刮完一阵“反腐风暴”就偃旗息鼓了。风暴过后,腐败现象往往卷土重来,在有些方面甚至更甚于从前。不管是高居“庙堂”的领导人,还是身在“江湖”的老百姓,都已经意识到了腐败对国家未来的威胁。
虽然人们常说这是一个观念日益多元的社会,但是,当历史的指针走到2014年的末端,举国上下对腐败危害和反腐重要性的共同认识,无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还是起早贪黑的出租车司机,甚至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学生,如今都能或多或少谈点反腐相关的话题,也大都知道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大名。仅从这一点便知,2014年的“拍蝇打虎”工作,确实深得民心。
回望2014年,“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官员落马”已成常态,有媒体甚至概括出了中纪委“周一拍蝇,周末打虎”的规律。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国反腐正在以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力度,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今年以来,在中央反腐成绩单上,除周永康、徐才厚外,另有30多名中管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其中既有省一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人,也有中央部门单位“一把手”,既有中央企业的老总,也有纪检系统的干部。
反腐成绩单上的数字每增加一个,对各级官员的震慑就增加一分,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戴也就会增加一分。但是,人们仍不免会有一些疑惑,当前这种“给力”的反腐行动能够持续多久?是否又会成为“一阵风”?尤其2014年以来,“反腐影响经济稳定”“反腐影响干部士气”之类的杂音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越反腐败越多”“反腐要提防打老虎们联手反扑”等言论层出不穷,更让一些人心里没底。
所幸的是,中央领导关于反腐常态化的表态,给公众吃下了定心丸。无论是习近平还是王岐山,都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有腐必反,绝不养虎为患”“对踩红线、闯雷区的领导干部要零容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当前反腐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等铿锵有力的表述,意味着今后的反腐工作仍将保持高压态势。
行胜于言,除去对反腐倡廉的三令五申,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反腐制度建设层面有诸多实质性探索。比如,在进一步执行中央巡视组制度的基础上,2014年又启动了专项巡视工作;比如,对法外之地亮剑,推出多项提升反腐法制化水平的举措;再比如,APEC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宣言》,G20会议通过《布里斯班行动计划》,深化了反腐败国际合作。所有这些举措,都将让“权力笼子”更加细密,让公众对权力的监督更方便,让反腐制度化、常态化。
在过去一年中,一些腐败高发领域遭受“重创”,有些部门甚至被“一窝端”;山西、四川、江西等曾经的腐败重灾区,也频频传来令人拍手称快的反腐战报,以至于中纪委网站如今已成时政记者时刻紧盯的新闻富矿。时间自会证明,随着各地各领域的腐败毒瘤被剜除,随着制度化反腐让权力运行更规范,经济形势非但不会被反腐拖累,反而会因规则更透明、竞争更公平而更健康。
在过去,腐败改变了官场文化和官场秩序,尤其圈子化的不良趋势败坏了官场生态,扭曲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如今,随着反腐工作向制度化阶段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官场新生态正在形成,反腐“治标”已经初见成效。按十八大提出的时间表,我国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而着力于“治本”的制度化、法制化反腐,无疑会是2015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反腐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