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15年考研大幕开启。
教育部官方微博12月26日公布,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比去年减少6.5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比去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比近十年的数据后发现,考研人数呈现总体增长趋势,近十年中曾有过两年下降拐点,分别出现在2008年和2014年,2015年的考研人数是继2014年后持续第二年下降。
综合多方意见,推免直升、海外深造、直接就业、自主创业或成分流考研人数的几大原因。
全国已捣毁多个“助考”犯罪团伙
教育部官方网站12月26日下午还发布了考试安全保卫工作的消息,澎湃新闻了解到,为切实做好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保卫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全力开展打击“助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考试前夕,发现了一批利用互联网发布“助考”广告,贩卖无线考试作弊器材,招揽作弊考生,制贩假证,以及网上涉考诈骗等违法犯罪线索,落地查清了一批图谋对此次考试实施捣乱破坏活动的“助考”犯罪团伙和嫌疑人。
近日,多地公安机关相继采取行动,捣毁多个“助考”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十名,收缴各类无线考试作弊器材1000余套,有效防止了“助考”团伙违法犯罪活动的实施。各地公安机关还将一批在网上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社会培训助学机构通报工商、教育等部门进行处理。
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图谋窃取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和答案,贩卖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组织“枪手”替考,以及网上涉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严厉打击。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诚信考试,对各类考试舞弊行为,教育部门将配合公安等部门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全国多地考研人数下降
根据隶属于教育部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数据,中国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6.35万人,2014年的报名人数则达到了172.0万人,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12月26日公布,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比去年减少6.5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比去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
澎湃新闻留意到,目前已经公布考研数据的多个省市中,考研人数普遍出现了下滑趋势,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共227972人(不含推免生),比2014年研考减少3987人,降幅1.7%。这是自2010年研考以来,全国报考北京地区研究生人数第二次出现下降;此外,根据各省市教育考试院的数据,2015年河南考研人数比去年减少4410人,辽宁比去年减少4416人,内蒙古考研人数降幅约5%,甘肃降幅约3.88%。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表示,2015年全国报考上海各招生单位的人数与2014年大致相当, 不过,据澎湃新闻比对,报考上海招生院校的人数虽仍稳定在12万余人,但在上海本地参加考试的人数却由约4.9万人下降到约4.6万人,减少了3000多人。
上海交大研招办主任吴小芬告诉澎湃新闻,2015年考研的人数总量还是和去年相当的,变化是把推免生的计划进行了单列,推免直升的学生人数单列之后,统考生的人数绝对值出现了下降也是正常的。
澎湃新闻比对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近十年的数据后发现,考研人数呈现总体增长趋势,200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94.4万人,2014年,报名人数达到172万人,增幅达到45%。而在这十年中,曾出现过两个拐点:2008年,报考人数120万人,报名增长率比2007年降低6.8%;2014年,172万人的报名人数,比2013年降低了2.27%。2004年,上海研究生报考人数为84611人,2015年达到12万余人。
为什么考研人数会有所下降,综合多方意见后可以看出:推免直升、海外深造、直接就业、自主创业是考研人数分流的几大原因。
考研目的:圆名校梦和就业压力后移
为什么要考研?某学生社交网站发起的 " 大学生考研行为 " 调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有 50.5% 的考生表示考研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13.4% 表示暂时不想就业,5.2% 表示只是想换个专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对考研目的不是很明确,其中,9.3% 称会听取家人亲朋的意见和意愿,6.2% 的 " 随大流 " 或是家人朋友的期望才选择考研。另有 15.5% 的考生单纯是喜欢本专业,打算继续深造而选择考研。
此外,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347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受访者发现身边大学生考研的最普遍目的是圆名校梦(42.8%),接下来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专业(33.1%)和进入理想城市(32.0%)。仅25.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57.0%的受访者感觉当下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推免直升、海外深造、直接就业、自主创业是考研(课程)人数分流的几大原因。
可见,考研成了释放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颜朝俊考研的目标仍然是同济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他向澎湃新闻坦言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个专业,一方面也是想缓解就业压力。
在报考研究生时,学生们也希望通过曲线报考的方式提高录取率,在上海高校求学的桂世奇本科学的是新闻,今年想报考兰州大学的历史地理专业。他对澎湃新闻说:“历史地理比较偏,西北那边才比较重视,研究水平高,录取条件也比较低。”
打算报考中央财经大学 的小杜同学告诉澎湃新闻:“全国报考人数如果少了应该竞争会相对不是那么激烈吧,其实我个人觉得报考人数不重要,录取人数更能说明问题。”澎湃新闻比对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相关数据后发现,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时,当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只有6.35万,录取了1.07万人。2004年,考研的考录比为2.9:1,2013年的考录比为3.3:1,考录比例整体呈现降低趋势。2004年,考研录取人数为27.3万人,2013年录取人数达到53.9万人,2014年更是招收了57万人,招录比为3:1.
虽然每年录取人数持续增长,但考研大军都表示,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研究生考试专硕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根据国家政策,鼓励考生报考专业学位,教育部的目标是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比例达1:1,目前全国和上海的专业学位报考比例的增长也符合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