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报家门
无论打电话、发信息,第一句话应该是自报家门,作为咨询者,姓甚名谁,既便于别人称呼也便于别人留存。
经验之谈:有很多陌生的咨询者,加了微信就直接问问题,想要迫切知道答案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在每次回复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根本不知如何称呼咨询人。问问题,请礼貌对待!起码让律师感受到您的尊重!
先告知纠纷或者案件类型
在描述案件具体情况之前,请告知你要咨询的纠纷是民事?刑事?行政?还是只是了解法律规定?
经验之谈:法律涵盖生活方方面面,而律师也各自术业有专攻,咨询人在起题之前应该直接明确咨询的问题类型,第一方便律师判断自己是否能够作出专业解答,第二方便律师确认你咨询的方向,好在听你案情的时候有个侧重点。
明确自己到底是不是当事人
如果你是纠纷的当事人,就按照自己纠纷的实际陈述;如果你是代别人咨询,要么让当事人自己咨询,要么你自己在咨询之前进行全面全盘的了解。
经验之谈:法律是一个严肃、专业的领取,既然你咨询,就应该有一个严肃的态度,很多人说代自己的兄弟姐妹朋友亲戚咨询一个问题,但关键点的问题律师提问时一问三不知,试问,连前提都没有,你要怎样的结论?法律咨询,请不要以假设为前提。
做好咨询前的自力救济
咨询前,能通过百度、谷歌、法院网站、法律书籍等查获知悉的,最好先自己动手,在确认你要咨询的事情无法正常获知之后再进行咨询。
经验之谈:不要费劲打电话来咨询,结果咨询的是诉讼时效几年?盗窃刑法怎么规定的?办理离婚要什么手续?明明可以拿起手机百度就知道的,当然如果你不确定百度结果是否准确,那法院的网站、检察院的网站、民政局的网站总值得信任吧,所以,咨询的时候这些问题请尽量避免。
总结概括自己的案情
正式电话或者微信咨询前,无论是用纸还是编辑短信,哪怕是内心默念,请自己把案件情况直接、简练、全面的概括总结一下,方便咨询时全面高效的陈述。
经验之谈:从很久很久以前....对不起,律师不是听故事的。有多少当事人在咨询的时候讲着讲着自己就跑题了,讲着讲着就变成了倾诉,讲着讲着就忘了自己到底要问的问题具体是什么,What?你不是来咨询法律问题的吗,你的问题是什么?你要了解的法律疑问是什么?如果你自己都不能严肃认真用心对待,你期望别人怎么做?
别人接受咨询是一种态度,但认真准备咨询却是一份尊重。
尽量不要发语音
除非经过同意,请尽量打电话或者发文字来咨询。
经验之谈:你发语音,听的过程中来个电话就断掉了,还要重新听,有时候有些东西要翻看的时候,发现已经不知道你的案情在第几条语音了。经同意,最好以电话的形式简要咨询,或者编辑简练的文字信息,方便律师快速、方便、有效的知悉和现场处理,你如果从方便你的角度出发做事,你肯定会给被咨询的人造成不方便。
不要迫切希望电话里面解决一切
电话简要咨询,疑点难题请带相关书面资料、案件当事人上门咨询。
经验之谈:每一个法律纠纷或事件都有其特定的特殊点或者基础资料,而且法律纠纷结果的判定必须要考虑事件的细节和案件的基础书面材料等,所以,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应该本着积极的态度携带相关案件材料当面咨询和详谈,而不应觉得一次性通过电话咨询一劳永逸,这个无论对谁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要有付费意识
被咨询人愿不愿意收咨询费是被咨询人的权利,但付不付咨询费却不是咨询人应该回避的规矩。
经验之谈:法律知识、法律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的信心、评估的结论等等这些就是法律人的饭碗,这些是无形的但却是极具价值的,也是你希望通过咨询获取的。
例如,你去商店买东西,你要不要付款?至于店主是否考虑你是朋友推荐、你的经济境遇、你的迫切性,那也应该是店主自身处理看待情义的结果,店主自然会作出合理的选择。但买东西付款是最基本的礼貌和规矩,连基本的意识都没有,即便你得到了想要的,你也将失去礼貌。
草拟合同、修改合同请单独付费委托
在法律上,需要形成文本的东西,就是要有法律效力的东西,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东西。
经验之谈:修改或者拟定合同,需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主体的市场地位、合同想达成的实际目的,合同双方之前的沟通意向、细节条款的谈判、商务条款的磋商、管辖的确认,违约后果责任的确定等等,一个好的律师、尽职的律师一定会全面考量所有的因素和深入的沟通,才能形成完善的、符合目的所需的一份文书,毕竟所有需要签字的东西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不仅仅是费一点点功夫就搞的定的。有时候,我们宁愿不做,也不愿做的半吊子,那是一种砸招牌的羞辱,而对于明明价值很高、很繁琐的事情,你却偏说是简单的事情,那也是对事情本身的一种不尊重。
综上所述,咨询者应该从认真、礼貌、尊重的态度出发,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利害紧张的角度来咨询。无论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律师咨询,都希望能通过自己认真、负责、理解、礼貌、尊重的咨询态度和行为来使得整个咨询变得更加有价值、更加融洽和体谅,否则,时间的浪费就成为了必然,而问题的解决则变得曲折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