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总队 赵桂萍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每天生活的轨迹几乎都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少了应酬,便有了许多读书的好时光。于是,我将以前读过且喜欢的书籍一一从书柜里搬出来,放在了可随手翻阅的案头,陈杰兄的散文集《珍藏的记忆》便是其中的一本。
喜欢陈杰的书籍,不仅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更因为他的文章耐人品味,值得反复阅读。其作品文如其人,文风朴实,文辞细腻,思想深刻,每篇文章都是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小事,在他的笔下升华至令人仰望的高度。他写人见事见真情,让读者感受到所写人物有血有肉,更见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情;写景注重融入文化和历史,富有人文情怀,颇有散文大家余秋雨之风;写事件有高度有深度,充分彰显了其个人的价值追求,以及对社会对他人引领风尚的魅力。
屈指算来,我和陈杰兄已相识三十五载有余,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记得那是我刚毕业分到厅里不久,我所在的政治部基层工作处要在全厅选调一名能写材料的干部负责对外宣传工作,于是,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杰便从刑事技术处被选调了过来。当时陈杰还不到三十岁,说话温文尔雅,十足的书卷气。因为他的妻儿还在大庆生活,我们又都在厅里住单身宿舍,所以处里大大的办公室就成为我们业余时间读书最好的场所。他常向我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还经常将他写的文学作品拿给我看,其发表在《人民公安》杂志的短篇小说《一个法医的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有时他还把采访对象约到办公室,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他采访时任大庆市公安局红岗分局局长董福纯。董福纯局长身患癌症多年,始终坚持战斗在工作岗位上,被称为“铁人局长”。那天下班后他们在办公室里谈到很晚,我也有幸跟了整个采访过程,仿佛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不但为英雄董福纯的事迹动容,也被陈杰的敬业精神感动。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不过两三年的时光,后来他到《黑龙江公安》编辑部工作,再后来担任《警官》杂志总编辑,之后又到厅纪检委任副书记。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始终笔耕不辍,经常有散文、随笔、言论等佳作在各类报纸杂志副刊发表,已结集出版了3部文集。今天我之所以还能保持对文学的一份热爱,对所从事的公安事业的一份执着,得益于陈杰这位好兄长对我的影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已退休多年的陈杰依然在黑龙江警察学会《龙江警察》担任总编辑,我也成为了退休干部预备役,然而,我们之间的友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深厚。二十多年前在一起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的好友,还有当时负责采写公安新闻的媒体朋友,组成了我们共同的朋友圈,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聚到一起畅谈文学电影、历史文化,一起畅叙友情,回忆我们在一起共事的美好时光,这些也成为最值得我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