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治安总队坚持创新、开放、共享理念,将传统管理服务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手段相结合,依托新媒体资源,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民生警务战略。自2014年“福建治安便民”微信服务号正式上线以来,已相继推出“指尖办事”、搭乘车自主备案、新生儿取名指引、办事制证进度查询、治安违法线索举报、智慧房屋等6个大项、30余个小项,全年已吸引粉丝近200万,提供各类查询服务1672万次,办结各类业务申请43302件,先后获得全国“互联网政务卓越奖”、全国“政务微信优秀公众账号”、省直机关“学厦航”十佳举措等十三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一)通过发展“互联网+窗口办事”模式,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出全国首个微信全流程行政审批平台,群众通过手机微信将所需材料拍照上传,公安机关直接对电子图文信息进行预审批,审批通过后群众一次性到窗口查验身份、交验原件、领取证照,实现先批后办、一趟完结,将群众从漫长的政策咨询、往返办事、排队等待中解脱出来。据统计,采取“指尖办事”已全流程办结的业务,平均办结周期为4.2天,而通过窗口受理同类业务平均办结周期为15.6天,办事周期缩短73%。今年以来“指尖办事”便民微信平台已成功受理各类群众业务申请69442笔,办结43302笔,群众好评率接近100%。
(二)通过发展“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为了解决父母在给子女起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生冷僻字”“重名率高”这类实打实的民生需求,推出新生儿取名指引功能,群众不需要到派出所,直接通过微信就可以查询新生儿省内重名情况,并能同时对名字是否含非规范汉字进行检查,避免因使用非规范汉字问题造成无法落户等问题。目前,该项业务日查询量达3715余次;开通微信自助式身份证制作进度查询、户口跨市迁移查询服务,群众只需用微信扫描下制证受理单上的二维码,就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证件到了哪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三)通过发展“互联网+二维码门牌”模式,实现公共管理服务供给全时空。将各种安全服务和便民功能集成在门牌二维码中,群众在家门口扫码即可轻松办理户口、居住证、租房备案、暂住登记,以及居家养老、公共就业、家教家政等事项,用手机“搜一搜”“摇一摇”,就能立即查看周边地址信息,联系社区民警、查看警情通报、举报违法线索,并能实现“码上报警”,群众刷门牌二维码报警时实现空间位置的同步传递,极大缩短民警到场处置时间。截至1月1日,全省72%的存量出租房屋和98%的用工单位开通落实自主申报。
(四)通过发展“互联网+防疫”模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稳定。依托全省2300余万标准地址二维码门牌、户室牌,联合中电科研发“标准地址二维码门牌+小管家”定制版,小区居民或访客只需要扫描房主房门上的二维码门牌就可以快速填报本人基本信息和健康情况,无需手动输入地址信息,在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实现了实有人口信息的自主申报和精准采集,做到防疫防控两不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治安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为社会群众提供出租房自主申报服务698433次,为用工单位提供自主备案服务15088次,用工人员自主登记10963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