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淀区法院特邀人民调解员、区政协委员金英杰(中)在线调解一起供热合同纠纷案件。 张 健 摄
开栏的话
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是司法文明的体现,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为了让老百姓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初,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作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点和亮点工程,最高人民法院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做到四级法院一抓到底不走样、长效推进不放松,对在信息平台上得分落后的地区,及时开展线上线下专项指导帮扶,做到“一个不掉队”,全力推动各级法院一站式建设。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精选出一批一站式建设特色突出、成绩显著的基层法院进行报道,以点带面展现这项“民心工程”在基层法院的实在成效。
【成就展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汇聚代表委员调解、律师调解、高校法律援助等多元力量,以“身份公信”“专业公信”“知识公信”凝聚司法公信,快速化解矛盾纠纷,满足人民群众多样诉讼需求。
海淀区法院邀请19名人大代表、13名政协委员担任“特邀人民调解员”,2020年代表、委员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调解,成功率达56.82%。同时,该院与区司法局和律师调解组织进行专项对接,百余名律师进驻法院参与诉前调解工作,2020年律师等调解员调解成功案件4763件,调解标的额达上亿元。2020年,海淀区法院调解导出量总计53607件,37026件民商事案件通过“多元调解+速裁”结案,占同期民商事结案总数的73.41%,大量矛盾纠纷在前端得以迅速化解。
用足“身份公信”
2020年4月,某文化传播公司认为KTV经营者未经许可在KTV中使用歌曲MV侵害作品放映权,将多家KTV运营公司诉至海淀区法院,形成了121起案件。纠纷体量大、涉及主体多,法官抓紧跟调解员窦芬丽对接,争取“柔性”化解这一系列案件。考虑到KTV行业经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实较大,调解员逐案沟通、组织各方多次协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形成了调解方案,促成各方均达成和解,121起案件不到两个月便全部履行完毕。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海淀区法院上演。批量案件、涉众纠纷,这些听起来“老大难”的矛盾纠纷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完美化解?因为这里有一批“强力外援”——该院邀请3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调解员,充分发挥“身份公信”、专业优势及经验优势,参与化解涉众型、群体性、政策影响类矛盾纠纷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强的案件,有效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释放“专业公信”
“财产保全”“诉讼禁令”“区块链存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的专业性需求日益增长。2018年以来,海淀区法院选拔聘任多批律师担任调解员,以“专业公信”帮助当事人迅速辨明争议焦点、分析处理思路。
“律师调解作为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新领域,更有助于发挥律师职业优势和经验优势,能更加直接、高效地推动矛盾快速化解。”回忆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案件调解,被海淀区法院聘为调解员的律师耿昕如是说。在接到一起劳动者起诉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要求补偿的案件后,耿昕凭借职业经验,迅速锁定案件主要症结为用人单位与社保局的政策沟通。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他向用人单位全面释明相关政策,分析各方主体过错,经过多轮沟通,用人单位提出的补偿方案得到了劳动者的认同,劳动者在两周时间内就拿到了补偿款。
另一位调解员郭英男律师介绍,他参与调解工作三年以来,成功化解900多起案件,调解成功率在78%左右,案件自动履行率达100%。
打造“知识公信”
每天早上不到九点钟,都会有一批年轻人踏入海淀区法院立案大厅对面的一间小屋。在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两张大木桌,满满当当都是椅子,这里就是海淀区法院与高校共建的法律援助值班室。“请您帮忙看看我的起诉状。”“我这个案子还需要准备什么诉讼材料?”带着各种疑问的当事人接踵而至,大学生志愿者们水都顾不上喝,平均每人一上午要接待十多个当事人。除了协助准备诉讼材料、指导网上立案之外,志愿者们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反复释明法律关系,耐心提供诉讼帮助。不少群众的纠纷甚至直接得到就地化解,携手走出法律援助值班室。他们对此频频点头称赞,“多亏了这些大学生,免费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法律问题。”
海淀区法院院长邵明艳介绍,该院与高校合作的法律援助工作已持续开展了18年,目前建成法律援助值班工作室2个、立案援助值班窗口3个。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院校的270余名大学生轮流值班,累计接待12万余人次,为便利当事人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政协委员 刘 林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民调解工作越来越发挥出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我了解到海淀区法院在引入多元力量参与调解中做了很多探索工作,邀请了律师参与纠纷化解,这既拓展了纠纷的多元调解渠道,又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希望今后海淀区法院在纠纷多元化解方面步子更大些,探索更多些。
全国人大代表 伊 彤
我对海淀区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的做法很有感触。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助于代表、委员有更多机会接触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馈民意,是代表、委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的一种新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纠纷化解,代表、委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点带面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提出建议,进而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推动问题解决,实现服务社会的价值。希望海淀区法院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发挥代表、委员们的“身份公信”,助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早、解决在小,推动首都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