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白日里热闹非凡的北京还是一片祥和的静谧,陈芳芳悄悄起了床,打开电脑,继续撰写一篇人物宣传稿件:
“老丁期待着疫情结束的时刻,那一刻春暖大地,岁月静好,人人平安。”
被“填满”的周六日
陈芳芳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政治部的一名干警,今年28岁,2013年3月份入党的她,已经是一名党龄七年的党员了。
1月31日,陈芳芳从老家回到了北京。经过十四天居家隔离后,2月14日驱车上班途中,她看到小区楼下也有了参与社区防疫的志愿者。看着他们忙前忙后、尽心履职的样子,陈芳芳有些心动,下班后立即到社区报了名。自此之后,连续两周,陈芳芳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工作日我就照常上班,周六周日就赶紧到社区执勤。”
没过多久,在市委组织部的号召下,单位决定选派一批党员干警下沉社区参加抗疫服务。听说此事,陈芳芳兴奋不已,立马报了名。有人不解她为何如此热衷于参加防疫工作,她却说:“我是个党员,抗疫工作紧迫危急,去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应该的嘛!”
“守门员”的关键词和核心“考题”
这个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社区,共分为五个片区,每个片区有一个卡点,由居委会、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下沉干部共同值守。陈芳芳被分配在某小区卡点值守,当起了“守门员”。
“守门员”的关键在于一个字,守。
“您好!麻烦把出入证给我看一下”
“麻烦您把后备箱打开吧!”
“您好,给您测下体温吧!”
同样的话一天要重复几十遍,说得口也干,舌也燥。偶尔还有不太配合的居民,不耐烦地冲大伙儿喊:“哪儿那么多事儿!”
好脾气的陈芳芳,总是笑眯眯地解释:“这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嘛,谨慎点,您的安全也有保障啊!”
“守门员”不仅考验嘴上“功夫”,能否站得稳、立得久也是一大核心“考题”。细数起来,这道“考题”可有点不简单。北京的春天向来阴晴不定,忽冷忽热。一个不高兴突然就变了天,大风就呼呼地刮了起来,冻得人直打哆嗦。陈芳芳所在的小区卡点地处阴面,光照较少,向来比较阴冷。
“刚开始真不太适应,到了下午2点多,高楼就彻底挡住了阳光,站在那里冷得很,一天下来腿都僵住了。”
芳芳裹上最厚的大冬衣、帽子,全副武装,整个人看起来呆萌可爱,硬是通关了全部考题,“守门员”工作顺利毕业!
当个“宣传委员”可没那么简单
“来之前,我可真没想过还要搞宣传呀!”陈芳芳无奈地笑道。因为扎实的文字功底,陈芳芳被组织选派为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日常负责撰写通讯稿、报送材料、拍摄照片等事宜。
“宣传委员”的陈芳芳更忙了,她暗暗下决心:
“一线防疫工作不能放下,为居民做点实事,这是我到这里来的初衷。同时,宣传工作也要做好,我要用真实的故事、丰富的现场照片让大家知道社区工作的具体情况,吸引和感染更多人主动投身到一线防疫工作中。”
这样防疫、宣传“两手抓”难不难?当然难。陈芳芳坦承,刚开始自己也很担心,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工作时间,不影响自己和同事正常的值岗防疫工作。
不舍昼夜的“游击队员”
慢慢地,陈芳芳摸索出了一条平衡之路——做一名特殊时期的“游击队员”。
“我现在已经在三个卡点执过勤了,每到一个新卡点,在防疫工作之余,我都会抽空和大家聊聊天,或者观察一下他们的工作状态。”
不仅在社区卡点间“打游击”,她还在时间上“打游击”。中午12点半,下沉干警刚刚吃完午饭,陈芳芳就拿出了笔记本电脑,专心致志地整理起需要报送的材料。“现在找到节奏感之后,宣传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了。”陈芳芳从容地笑道。
从容微笑的背后是不舍昼夜的奔波。回到家中,陈芳芳仍捧着电脑不放手:“每晚在三个微信群中收集拍摄好的照片,有时大家还会给我发私信。”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琐碎得很,没有半个钟头可干不完。
截止3月12日晚, 陈芳芳已经收集了484张照片。
晚上写稿灵感少?那就早起吧!这天,陈芳芳5点半就起了床,写起了老党员丁建伟的采访稿,“晚上睡得香,早上早起就不困,精神倍儿棒!”
一通电话两次拥抱 三种感动
晚上九点半,对于陈芳芳来说格外珍贵。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终于拨出了一个熟记于心的电话:“今天你忙吗?我挺好的呀。”
这是属于她和新婚丈夫的甜蜜时光。芳芳的爱人是一名军人,去年10月份刚刚结婚的她,是一名新晋军嫂。由于爱人远在部队工作,工作上存在“时差”,她现在很难和丈夫谈上话。“只能每天晚上9点半打电话聊聊天,要是错过了,我们就都没有时间了。”陈芳芳说。
一通电话带来远方的牵挂,两次拥抱则满怀亲人的依恋。陈芳芳的父母现居四川,北京的家中只有姐妹俩。
正读高二的妹妹看着忙碌的姐姐不免有些担心,
“姐姐,你要加油哦,如果累了一定要和我说,到时候我替你去吧!”
“没事儿!你姐身体倍棒,放心吧”
“每天出门时、睡觉前,妹妹都会给我一个暖暖的拥抱,那时候内心真的特别感动。”陈芳芳感慨道。
远方有爱人牵挂,家中有亲人呵护,身边则有集体支援,组织支持,陈芳芳说:“我感到并不孤单。”下沉社区的第二天,阴雨绵绵的,空气也凉飕飕的,大家穿着雨衣坚守在卡点,时不时跺跺脚、搓搓手。
陈芳芳笑着说:“当时我远远地看到张院过来了,没穿雨衣的她,也冻得直搓手。她还带来了一支强大的后援团,不仅带来御寒的大衣、口罩、消毒物资等,还给现场每个人都送上了一杯暖暖的姜丝可乐。我捧着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
平凡也能汇聚成澎湃之力
谈起下沉社区的最深感受,陈芳芳沉思片刻才缓缓说道:“平凡也有力量,我为每个平凡且努力的人骄傲,我庆幸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为何这么想?感情细腻的陈芳芳说,她常常为防疫工作中的人和事所感动。
社区中大多数志愿者都已年近花甲,并不年轻的他们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再辛苦也不吐怨言。
年轻人也不遑多让。在幼儿园卡点执勤的崔倩文,是个90后小姐姐,从年初一直工作到现在,每天加班到晚上八点,从没有请过一天假。
社区居民毫不吝惜自己的善意,一声温暖的“谢谢”、一个亲切的微笑让人力量倍增。
陈芳芳说:“大家都是平凡的人,却都在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无数多的平凡之力融合在一起,就能汇聚成一股澎湃之力,为守护北京、守护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