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刚刚过去的2020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为2020年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成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历史再一次印证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过去的一年,也是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全国各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奏响了人民司法事业的新乐章。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中国的航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擘画壮阔法治图景。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永葆政治本色。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法院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过去的一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确保人民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为开创人民司法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履行好新时代赋予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
伟大的事业,唯有坚定的信念作灯塔,方能领航漫漫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国各级法院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化使命担当,依法履职尽责,以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二、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推动平安中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好专项斗争收官战,依法打击态势不断巩固,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夯实,行业乱象整治不断深入,服务大局实效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程度不断跃升。
审判攻坚,“积案清零”。针对涉黑涉恶案件进入起诉审判高峰期的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要瞄准“积案清零”目标,加快审判进程。一年来,人民法院围绕“六清”目标,坚持办案标准不降低,集中打击不动摇,严防“凑数”“突击”现象,清存案、清积案,抓新案、快审案,依法推进案件办理,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打财断血”,重拳出击。要想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就必须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一年来,人民法院强化内外联动、加大执行力度,认真审查、甄别涉案财产来源、性质、权属,运用追缴、没收、责令退赔、判处财产刑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手段,依法处置、全面清查涉案财产,斩断利益链条,有效防止了黑恶势力死灰复燃。
“打伞破网”,决不姑息。2020年全国两会,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彰显了人民法院坚决“打伞破网”的决心。一年来,人民法院持续加大对举报线索、移交线索的清查核查力度,对黑恶势力采取的新手段、呈现的新态势,把握规律深挖幕后,畅通与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信息共享渠道,建立健全双向通报机制、线索反馈机制,形成巨大合力,“打伞破网”成果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紧紧围绕大局,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助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如何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过去的一年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紧紧围绕大局,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是人民法院始终如一的回应。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法院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和疫情形势,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为疫情防控及时提供司法保障。在抗击疫情一线,法院干警勇于担当,助力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在审判执行一线,智慧法院大显身手,2020年2月3日以来,全国法院在线立案650万件、在线开庭78万次、在线调解323万次,同比分别增长62%、729%和195%,电子送达1815万次,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在复工复产一线,各级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积极推出司法服务举措,为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法院坚决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依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加大执行转破产力度,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起点高标准设立北京金融法院,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司法服务保障机制,服务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务。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法院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定点扶贫当作重大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来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一年来,人民法院扎实推进定点扶贫、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加大扶贫领域普法力度,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开辟涉贫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妥善化解涉农涉贫矛盾纠纷,满足贫困群众司法需求;依法严厉打击涉农涉贫领域犯罪、严惩贪污挪用扶贫款等犯罪,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法院系统五人三集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人民至上,一以贯之!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履行职能,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为切实推动民法典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重点开展社会关注度高、实践急需的司法解释修改制定工作以及全国法院的全员学习培训和普法宣传。截至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全面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修改制定了第一批共7件与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为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执行中正确适用民法典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一年来,人民法院紧盯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等方面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需求,做好涉民生案件审判执行工作;深入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意见,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坚决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国家赔偿审判和司法救助工作,落实当赔则赔、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理念,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暖。
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民法院的生动实践。一年来,全国3500多家法院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丰富一站式建设内涵和形式,努力让老百姓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全国法院的创造性实践亮点纷呈,以“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正在形成,成为司法为民的一张亮丽名片。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更高需求。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人民法院以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全面推动互联网司法建设。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各高级法院均已上线并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实现全国法院跨域立案全覆盖。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共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立案255.79万件。人民法院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走出了一条法院信息化的中国道路。
五、伟大的事业,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来自持续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2020年,全国法院扎实开展司法改革“回头看”,司法责任制走深走实,繁简分流改革释放效能,着力推进“类案同判”,强化人民法庭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成果得以巩固拓展。
扎实开展“回头看”,不折不扣抓落实。202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回头看”工作方案》,以“听、查、访、评”方式,全面启动已经出台方案的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回头看”工作,要求既看相关联改革方案的配套出台和落实情况,也评估改革总体成效。
深化司法责任制,加强制约与监督。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过去规定不完备的作出优化调整,落实不到位的注重指引督促,实践探索可行的推动巩固定型。文件实施后,一系列新老问题迎刃而解,改革政策指引更加明晰,确保司法责任制改革锚定方向不偏航。
繁简分流释放效能,改革效果逐步显现。经过一年试点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效果逐步显现。一年来,各试点法院诉前委派调解纠纷169.66万件,成功化解54.34万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从试点前的5.7%,上升至19.3%;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案件207.98万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63.8%,平均审理期限48天,较法定审限缩短42天;一审独任制适用率为84.8%,较改革前提升14.8个百分点。
着力推进“类案同判”,确保法律正确统一适用。2020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意见》立足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最朴素的价值追求,直击问题要害,提出的各项举措得当有力,让审判权力的运行模式越来越科学合理,规范了司法行为,统一了裁判标准,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法院司法水平。2020年各级法院更加注重强基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强宏观指导和具体指导,狠抓基层法院建设。目前,全国3000多个基层法院设有10759个人民法庭,共有5.3万余名干警,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促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
截至目前,中央《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29项改革任务中,22项已经完成,其余各项也均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中,70%已全面推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六、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不断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民法院队伍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
队伍强则事业兴,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院队伍。一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干警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加强法院队伍管理,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优秀的队伍从不缺少榜样。2020年,人民法院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典型代表,胡国运、周春梅、魏晶晶……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用生命捍卫司法权威,用忠贞和无悔激励着全体法院人奋楫争先、破浪前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
更扬云帆立潮头,再踏层峰辟新天。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首往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书写了无数辉煌,创造了无数奇迹;展望未来,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了新的刻度——“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等待我们去实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新的历史节点,人民法院要切实做到回顾历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展望未来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坚定的信念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