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夜幕四合,万籁俱寂,祝永林踏出孙树申家的院门儿,伴着路灯往村部走,手里拎着一小兜儿孙家嫂子在院墙根儿挖的苦麻菜。
得到孙家面临辍学的孩子经过自己帮助已进入职校就读的消息,他的心终于踏实,随手择了几颗苦麻菜放在嘴里,苦涩、清鲜,渐渐泛出甜味。他慢慢地嚼着、细细回味,一如品着驻村扶贫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犹记得两年前那个暑热的夏天,第一次踩在前郭县洪泉乡大青村的这片土地时,心底无法忽略的彷徨和压力。虽然曾在部队爬冰卧雪、荒野求存,锤炼成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曾在司法岗位雷厉风行、果断处突,获得了诸多荣誉奖励,但要帮大青村贫困翻篇儿,带领34户贫困户脱贫,得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祝永林知道,想要快速打开工作局面,自己得先变成村里人儿。当时恰逢松原全市上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报到的第二天,祝永林就一床行李卷儿放在了村部,一身运动服进了村屯整治环境。他一边甩开膀子干活儿,一边和大家伙儿拉家常。吃罢晚饭,他则揣着小本子,相继到老支书、老党员、贫困户和部分村民家“串门”。
一个多月的时间,村内1条水泥路、1条红砖路和19条土巷路干净了,路面平整了,边沟清理了,村头儿多年沉积的垃圾运走了,大青村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他也摸清了。拿着第一手资料,他深思熟虑,糅合着群众的建议,提出了“建强基层组织+盘活集体资源+增加扶贫投入”的帮扶想法,明确对大青村的帮扶目标和方向。
扶贫不是走走场子、摆摆样子,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祝永林了解到,大青村这些年来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少,党支部的办公设备也已经残破。若要党建促脱贫,率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祝永林将大青村组织现状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立即拨付帮扶资金用于大青村党支部标准化达标创建项目,为其添置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办公设备。
为让党员在脱贫工作中发挥带动作用,祝永林靠着两条腿一张嘴,挨家走访老党员,找他们谈心谈话,组织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上好一堂党课、围绕实际困难开展大讨论等活动,以丰富的党内生活,帮助老党员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份、审视了自己的责任,激发了他们为民服务的内心动力,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合力。
祝永林为了盘活大青村集体经济,在详细梳理问题后,第一时间同松原中院相关领导和庭室研究,从法律层面向村支部提出建议,开展法律宣传解读,并配合乡党委政府、公安司法等部门,大力开展机动地清收工作,将陆续到期收回的机动地由村集体发包,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的收入来源。
部队练就的钻劲儿和韧劲儿,在扶贫一线发挥了极大作用。为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对生产并不精通的祝永林恶补知识并外出“取经”,通过示范种植红辣椒,亩收入达到5000元钱,带领和引导了贫困户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项目,改变增收项目单一的局面。同时,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打抗旱机井,解决了大青村历来靠天吃饭的窘境,助力村民抗旱增收。
虽只身在一线,祝永林并不是孤军奋战。他充分借助所在单位和扶贫项目的优势,得到了松原中院党组的鼎力支持,先后投入扶持资金40余万元,为大青村购买办公设备、援建泥草房改造项目、对饮水工程进行改扩建、发展光伏扶贫项目等。2019年、2020年又投入资金10万元,为村里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对饮水工程进行了维修。他还积极奔走,协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并申请修了3公里村内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振了全村摘帽脱贫的信心。
这些“面儿上”的成果最终写在了验收成绩单上,那条“走心”的情感线,刻在了34户贫困户的心里。“聚焦深度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扶贫笔记扉页的这些字,是祝永林在驻村开始时写上的,也是驻村的每一天切实在做的。
祝永林时刻记挂贫困户的饥饱冷暖,几乎每天都要入户,好像这些家庭的事儿就是他自己的事儿。两年来,他为贫困户赵明宇、冯桂荣、张春兰联系医院看病、解决医保报销;为贫困户家庭孩子联系爱心企业捐资助学、联系学校上学;动员社会力量为贫困户联系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维修房屋;自己更是月月拿出大部分工资,用来扶持贫困户……
他经常在夜里辗转难眠,不因冬天水缸里结成的冰渣,不因三餐常以速食泡面裹腹,也不因那些偶尔推进受阻的工作,而是面对这些淳朴村民的期待,下决心要想更多的办法为他们带来新生活而绞尽脑汁到天明。
百姓的心是透亮儿的,从事看人。村民们觉得,这个顶着“书记”头衔却跟自家人儿似的“小祝”,问必答,诺必践,似乎总能为大家的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们不知道,这个“万能”的祝永林对自己的事情往往没有办法,就像2019年父亲突发脑梗时,正值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关键时期,忠孝两难全,最终,他是拿着大青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的成绩单,回到病榻前为老父亲尽孝。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出多少真情。如今的大青村走上发展的正轨,祝永林却牢记总书记那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在新的扶贫笔记扉页上,他郑重写下六个字“扶上马,送一程”。他也还是村民的“小祝”,还常去村民家里“串门”,还在力所能及地为村民联系开合作社、办理残疾鉴定、办理低保、帮助就学这些事情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