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湘中大地,天气已渐渐转热。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的案卷,我的眉头却无法舒展。又是一起因通行、排水等引发的相邻纠纷案,案件虽小当事人矛盾却很深——如果不妥善化解的话,法律的社会效果将大打折扣。想到我院正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诉前调解工作新思路,我决定与团队工作人员一起下乡去基层,力争在立案阶段化解这起二审纠纷案。
当我们来到双峰县某村时,看到朱乙安放在排水沟中的钢筋栅栏,满满的锈斑似乎告诉我们,朱甲和朱乙之间的积怨该有多深!
“我们村镇两级有关部门组织了很多次调解,但是朱乙一直不配合,对朱甲意见很大,这个案件是不可能调好的。”村支书一看到我们,就大吐苦水。
我们先对两家房子周边的通行、排水、采光等进行了耗时两个多小时的仔细勘验,再与当地乡镇领导等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交流,对双方当事人的恩怨和心结有了初步了解,对双方争执的焦点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对如何解决有了成熟的方案。
当我们将当事人叫到一起时,双方当即各执一词,情绪激动,拒绝和解,硝烟味充斥整个房间。我们马上安排将双方分开,背靠背地做工作。
“希望双方秉着互谅互让、睦邻友好的原则来协商这个事情,案件本身并不疑难,法院一纸判决就能解决,但赢了官司又如何?很可能永久地伤了和气,如果双方各退一步,一定会让彼此感受到真诚与关怀。远亲不如近邻!”一番劝说之后,双方才慢慢冷静下来。
时针慢慢地转向了晚九点,在近6小时的思想开导、教育说理下,终于解开了双方心结,尤其是朱甲,我们利用其退休干部的身份,劝导其发扬风格,主动退让,为矛盾化解创造条件。当晚,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签字后双方握手言和,表示以后对邻里生活互相提供方便与包容,共促和谐邻里、建设文明乡村,并对法官亲自下乡化解纠纷连连表示感谢。
次日,在乡镇与村委会干部的监督下,横在两家之间的钢筋栅栏被拆除,两家的通行和排水问题全部恢复正常,双方当事人的积怨彻底化解,当事人立即申请撤回上诉。
这次成功调解集聚了村、镇、司法所、法院多个部门合力,是从源头化解纠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有益尝试,也成为我院推进先行调解工作的一个样本,在一个月内,我们用同种方式成功调解10起民事上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