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天发布《四川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2017-2019年)》,省高院副院长刘楠介绍四川自贸区挂牌三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总体情况,同时还发布六起典型案例。 2017至2019年,四川法院共受理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573件,审结364件。案件主要呈现四大特点:案件总体数量少,但呈快速上升趋势,受理、审结数以平均每年169.91%和139.66%的增幅高速增长;案件性质匹配自贸区功能定位,反映自贸区特点;案件类型新颖复杂,专业化程度不断增高;侵权损害赔偿数额逐年提升,三年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判赔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案件达到14件,其中20至50万元的5件,50至100万元的4件,100万元以上的5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白皮书指出,为回应自贸区创新主体不断提升的司法需求,四川法院建立了“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实现知识产权案件“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推进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的审理周期由2015年的140余天缩短至2019年的79天。该机制被国务院作为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并入选我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针对四川自贸区市场主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白皮书建议四川自贸区的市场主体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及时行使诉权,充分举证,注意留存和管理相关资料,确保在发生纠纷时能及时举证,避免因自身过失引发败诉风险,妥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