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势在必行。
激发创新活力,在家事审判改革之路上,西安市未央区法院民四庭从未止步……
该庭自成立以来,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拓展延伸家事审判社会辐射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以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和“双进”专项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探索出“繁简分流+诉源治理”新模式,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贡献了司法智慧与力量。
“请进来”+“派出去”
该庭充分发挥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发扬“请进来”的传统优势,调动人民调解员热情,激发工作潜能。凡是立案登记的离婚案件,由人民调解员完成前期调解工作,自婚调委成立以来,调解成功率呈持续递增态势,2020年达53.5%。同时,不断完善家事诊疗会机制,建立健全相关规范,每月确定一主题,并引入“情感观察员”“乡贤”现场“诊疗”,增设“互动游戏”“共同吟诵”环节,根据情况适时邀请未成年子女一同参加活动,旨在通过更轻松、更智慧、更具人性化的调解方式,为当事人减负,为法官减压。
为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诉讼成本,该庭还依托“无讼社区”创建,搭建更广泛、更多样的纠纷化解平台,尝试建立“离婚案件委派”新机制,延伸触角到基层,化解纠纷于萌芽,提升诉源治理实效。通过加强与社区、村组调解组织联动,将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或者未经调解组织调解过的案件委派出去,初步实现当事人不出社区便可有效解决问题的目标。据悉,该庭正初步尝试与“康菲娜个人调解工作室”建立合作,将该社区的离婚案件调解工作前移至该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有效化解2起纠纷,群众表示非常便捷,对调解服务也非常满意。
“一个轴”+“多只翼”
紧紧围绕结案“头号工程”,将案件质量视为生命线,创新尝试“三级分流”机制,搭建“诉调对接组”+“普案细审组”+“繁案精办组”家事审判团队新模式。
“1+2+3+N”模式,即由1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及若干基层调解组织组建的“诉调对接组”,主要负责“快办案”,努力实现“简案一个不漏,繁案做好铺垫”。对于离婚事实无争议或争议不大的案件,由调解员独立开展调解工作;对有争议或争议点在于具体法律条文适用的案件,由法官助理或书记员协助指导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对于当事人情绪极端、案件事实难以查清、适用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在调解工作中要完成准确记录当事人情况、案件特点、争议焦点的“常规动作”,以便法官及时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若不能达成一致,则由法官助理完成诉讼材料审查、争议焦点总结、组织交换证据、送达法律文书等庭前准备工作,助力审判提速。
“2+2+N+N”模式,即由2名资深员额法官、2名书记员、N名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普案细审组”,主要负责“细办案”,努力实现“全力二次筛查,争取全面化解”。对于“诉调对接组”未完成调解的案件,根据初步的证据审查和总结的争议焦点,“火速”进行庭审,并集中研判,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功效,力争让案件在此阶段全面化解。
“1+3+2+N”模式,即由1名庭长、3名资深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及N名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繁案精办组”,举全庭之力打造精品案件,主要办理“普案细审组”筛查后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以及发回重审的案件。
通过“三级分流”模式,有效实现了“三升两降”的目标,即结案率、服判息诉率、调解撤诉率大幅上升,存案数、案均结案天数大幅下降。
“高科技”+“广宣传”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幅提高审判效率。该庭将电子送达、微信调解、视频调解、网上庭审灵活运用到家事审判中,尤其是离婚案件事实清楚,但当事人情绪激动,易出现极端事件的案件,借助科技之力,通过网上开庭,避免双方正面冲突,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审判效率。对于一方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通过电子送达就能省去前期很多送达工作,有效缓解办案压力,让法官“省心”更“专心”。
每一起家事纠纷案件都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该庭通过对家事案件的宣传,讲述动人的法治故事,传递司法正能量,促进良好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发生。如审理的“公婆不忍耽误儿媳,代植物人儿子起诉离婚案”、“她用这样的方式兑现曾经的承诺”继承案、“真心话大冒险”离婚案、“她用这样的方式与离家出走20多年的父亲和解”分家析产案、“古稀老人遭丧女之痛!女儿遗产由谁继承?”等案件,纷纷登上各大媒体,故事鲜活真实、深入人心,宣传形式群众喜闻乐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助力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未央法院将以改革之力助燃家事审判创新之火,积极构建符合家事审判实际的“繁简分流+诉源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家事审判的司法公信力,以更真切的情怀司法为民、更有力的担当服务大局,为“奋战‘一三五’、建设新未央”注入司法智慧与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