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生幸福新乐章—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在
西藏成功实践综述之三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富民兴藏,就是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民生关乎民心,关乎党运国运。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本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困难麻烦由政府解决、把方便实惠送给群众,基本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幸福,绽放在西藏各族儿女的笑脸上……
“稳就业”筑牢高原民生之基
盛夏时节,藏北草原芳草连天,白云冉冉,水碧天蓝。
在申扎县博翔时代广场,一家名为“嘎亚卓”的服装店内,格桑次仁正忙着招呼客人。
怀揣着将民族服饰发扬光大的梦想,毕业后,格桑次仁便与同伴回到家乡,开了这家服装店,主营藏式服装和饰品,经营收入总体可观,带动就业日显成效。
“多亏了自治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出台的各项补贴扶持政策,为我们减轻了房租水电等负担。很幸运,我们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最好的时代。”格桑次仁常怀感恩之心,常抱奋勇之志。他正筹划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带动更多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愈发完善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支持下,一个又一个怀揣理想的“追梦人”在磨砺中让青春出彩,在奋斗奉献中升华人生。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推动下,大学生就业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他们不再热衷捧‘金饭碗’、吃‘国家饭’,而是根据兴趣、特长,把自己放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摸爬滚打,为自己人生出彩努力拼搏。”谈起家乡就业问题,墨脱县墨脱镇党委书记格桑卓嘎深有感触地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完善政策保障和就业服务,从支持企业就业、鼓励基层就业、扶持自主创业、促进区外就业等全方位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奠定了基础。
2017年以来,我区应届高校生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2%,其中通过市场就业、自主创业的占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累积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27.8万人。2019年,98.1%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成功就业。
借助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的“东风”,通过培训的巴桑卓嘎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成为堆龙德庆净土草莓种植基地的产业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等学好技术,我想租大棚种植草莓,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草莓一样香甜。”站在万绿丛中点点红的大棚中,巴桑卓嘎憧憬着未来。
立德树人育时代新人
高考重本上线151人,重本率22.2%,本科上线率64.8%——2019年,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高考成绩又创新高,经过三年努力,重本上线率提高了7.6个百分点。
成绩背后,重庆援藏教师功不可没。三年来,他们与当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制定教学计划,推动学校实现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两翼齐飞”。
按照“合理、可实现、可持续”的原则,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援藏省市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团队集中对口支援的形式,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受援学校,帮助我区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高中和标准化中小学校,不少区内孩子享受到“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优质的教育教学。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做好教育工作对于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和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公平步伐加快,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目前,我区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15年公费教育政策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五个100%”目标。
“总书记的贺信和回信,既是对西藏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我们学好本领、建功新时代的鼓励和鞭策。”作为给总书记写信的17名学生之一,旦真旺堆坚定地说,“我们一定会把总书记的勉励和期望化作前行力量,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以仁心仁术造福家乡群众。”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包虫病俗称“虫癌”,患病十年内死亡率达94%,是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全国包虫病分布最广的区域,西藏人群平均患病率曾达1.66%——包虫病的高发态势,俨然已成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拿下的“拦路虎”。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17个对口支援省市的支持下,我区举全区之力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加大投入保障,开展全人群筛查,实行免费救治、应治尽治。
巴青县的催赤桑姆,曾饱受包虫病困扰。被确定为救治对象后,医疗人员安排她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接受手术治疗。
“从住院手术到出院,我没花一分钱就治好了病。我打心里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感谢帮助我的医生们!” 催赤桑姆不住地说。
截至2019年底,我区完成包虫病患者手术救治5057例,药物治疗15421例,70个县包虫病患病率降至1%以下,人群患病率降至0.26%,圆满完成包虫病综合防治三年目标任务,兑现了决不把包虫病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数据显示,我区人均预期寿命达70.6岁,较2010年测算的68.2岁增加了2.4岁,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7种“大病” 不出区、22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一些常见“小病”不出县区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以“三不出”“两降一升”“四覆盖”为目标,借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实施健康脱贫 “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藏医药产业发展、优化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仅如此,我区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医保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农牧民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5000元,年度最高赔付限额提高至14万元;贫困人口普通医疗救助、重特大医疗救助限额分别提高至10万元/年、20万元/年……为守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更好保障。
织密社保网传温情
“身体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寻幸福的勇气。”回首走过的路,巴桑达娃感慨道。
由于行走不便,巴桑达娃总觉得拖累了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来到扎囊县残疾人创业基地学习服装加工技术,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
“有了工作,不光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让我找回了自己。”品尝着自力更生的“果实”,巴桑达娃寻回初心,重振信心。
据悉,我区残联系统从制度性保障和体系化措施的高度维护残疾人权益,确保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工作落地开花。
为谁服务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为了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自治区党委、政府下足了“功夫”。
阿里地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偏远的地理位置、艰苦的自然条件,却丝毫没有阻碍集中收养工作的进步。2010年以来,阿里地区7个县均已建立福利院、敬老院等民生服务机构。
“生活上有人照顾,生病了有人医治,无聊了还有很多活动,我在这里过得十分开心。”坐在阿里地区“双集中”供养中心院内,五保老人查噶激动地说,“只有共产党才能让我们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秉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理念,我区对丧失劳动力、老弱病残等群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节约为先,实行最优惠的社保兜底政策,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巴桑达娃、查噶的经历,是我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牢牢守护着各族百姓的幸福安康。
仅2019年,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到658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8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人均555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农牧民大病保险保费分别提高到人均72元和33元;启动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机制;建设保障性住房3.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4万户。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不仅代表成就,更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一项项改革举措,如同阳光普照大地,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触摸到了民生温度;一条条新政新规,勾勒出我区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的生动图景,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民生画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治藏方略在雪域高原处处闪耀真理的光辉,雪域儿女更加拥戴信赖忠诚捍卫核心,更加坚定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信心和决心,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记者 杨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