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陈旧泛黄的纸,在锈迹斑斑的骑马钉两侧,布满了蝌蚪般的音符和一段勾起战火记忆的词句:“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就是贺绿汀《游击队歌》手稿。
《游击队歌》手稿(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供图)
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曾响彻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它出现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上海市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党创建过程的中心以及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早期指挥中心,上海对革命文物的家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于日前公布了这份名录。
上海市文旅局革命文物处处长欧晓川介绍,本批名录的遴选标准和公布范围主要涵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含抗日战争),与近代以来著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包括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从所标注的等级和收藏单位来看,这批革命文物可都“来头不小”。150件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11处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也都是馆藏一级文物。
记者注意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本批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最大“藏家”,收藏着117件/套文物,《游击队歌》手稿便是其中之一。
《游击队歌》是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贺绿汀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后,精心构思,谱写而成。歌曲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时的万众一心,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夺取胜利的斗志和信心。
“透过文物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介绍,纪念馆从1951年便开始征集可移动文物,目前收藏有从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藏品共计54600余件/套,实际数量12万余件。1961年,在中国共产党40岁生日时,贺绿汀将《游击队歌》手稿捐献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之后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记者发现,除了珍贵的《游击队歌》手稿,名录里还收录了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鲁迅致宋庆龄蔡元培书信、上海市政府成立时的第一块牌匾等耳熟能详的革命文物,以及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平民女校”等建筑旧址。“首批公布的名录区域分布广、时间跨度长、类型范围广、历史价值高,体现了上海作为早期党中央驻在地、工人运动发祥地、宣传文化主阵地、青年人才培养地的特殊地位,勾勒出近代以来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欧晓川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文字 李芸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