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一体落实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各项工作中,用好日常监督方法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今年以来,通化市纪委监委着眼于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具体化,制定出台《通化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政治监督办法(试行)》,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推进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打捆式”监督 有效提高监督效能
“是否对照‘两个责任’相关内容将主体责任清单进行实化细化?”“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后有什么困难?”“是否安排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回访工作?”……
今年以来,通化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在调研中监督、在监督中调研”,对照省纪委监委下发的“7个方面”“110个是否”,结合通化实际列出问题清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将“主体责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达产、决战脱贫攻坚、巡视巡察整改落实”等五项内容作为监督重点,进行“打捆式”调研监督,有效整合聚焦监督重点,进一步强化监督责任,提升监督实效,压实主体责任。
依托“1+N”工作机制,各监督检查室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协同联动组成联合调研监督组,采取听、查、看、访、督“五字工作法”对46个市直部门、6个县(市、区)和医药高新区、港务区进行调研监督,共梳理发现问题319个,先后下发监督建议书28份,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对贫困户的政策宣讲和解释还需加强,产业扶贫项目未来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应提前做好科学谋划。”在集安市,第一调研监督组指出了脱贫攻坚需进一步强化的工作。
在对市直部门开展调研监督过程中,第四调研监督组召开发现问题分析会,精准“把脉问诊”,梳理出3个单位存在执行党组议事规则不到位等5个方面15个问题,下发3份监督建议,督促各单位及时整改问题、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点穴式”监督 瞄准“病灶”下药“治污”
通化市委于2020年初开展“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市纪委监委以此为切入点制定了《红色雷霆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在推进“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开展“四不一乱”专项整治,并在实际工作中举一反三查“病灶”、对症下药治“污染”。
“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局长赵某利用职权向管理和服务对象索取和收受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是在专项整治中收到的群众举报。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查清了赵某索取口罩和持续多次收受多家企业财物的违纪事实,对其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市纪委监委还对该案进行深入剖析,督促市社会医疗保险局以案为鉴,加强警示教育完善制度机制。
今年以来,在“四不一乱”专项整治中,全市共查处问题线索152件,处理16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8人,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7人,组织处理67人。市纪委监委以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净化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专题式”监督 突出重点确保成效
今年春节后,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紧迫的形势,市纪委监委主动靠前监督,下沉一线,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部分卡点排队时间较长,工作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有群众反映居家隔离的人员外出走动,要督促相关单位加强监管……”“目前每天有多少警力在疫情检测点?自身有没有做好防护?”
疫情期间,市纪委监委组成了5个监督检查组,采取调研和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党委(党组)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并坚持日查日报,上报督查报告160期、督查专报3期,查找问题300多个,提出可行性建议200多条,推动解决问题150多个。一组组数据,让政治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
疫情防控要坚持上下“一盘棋”,为发挥市县联动监督效果,市纪委监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关于严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纪律要求的通知》,统筹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监督工作,实行周调度周报告制度,督促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严明纪律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通过多轮次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发现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08件,处理127人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人,组织处理109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11批35件7个单位41人,督促相关单位整改问题949个。(林善英 黄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