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积极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建设,大力推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效衔接的 “大调解”工作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市6728个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2万余次,成功调解纠纷48万余件。
一是机制建设“强定力”。制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八项制度》《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区级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协调机构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推动各区成立“大调解”工作协调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会商研判,按照风险等级、类别,由高到低梳理出A、B、C三个等级18类矛盾纠纷,并针对研判出的三项短板问题提前谋划应对举措。积极参与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推动“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落实,全市249个调解组织、675人参与三级矛调中心工作,化解信访事项4218件。
二是队伍建设“注活力”。积极选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和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干警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构建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全面、业务能力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目前,全市专职人民调解员已达5060 人,较2018年增长14.14%。
三是多元化解“聚合力”。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不断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巩固“医调”工作天津模式,近年来化解纠纷1300余件。推进“访调对接”,以在全市有影响、上访时间长、诉求居高不降、调解难度大的积案为突破口,连啃“硬骨头”,调处信访事项纠纷1400余件。积极推动“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等机制落地,评选出“公调对接”首批14个示范点,全市共建驻公安派出所调解组织234个,受理导入案件10329件,调解10168件。设立包括市一中院、二中院、三中院在内的诉前人民调解组织织35个,2018年至今共接受法院委托调解17204件。
四是行专调解“增效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的协调配合,在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婚姻家庭、退役军人等矛盾纠纷相对集中、多发领域建立一批专业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市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38个,建立行政调解中心等行政调解组织498个。将工商联、商会组织等纳入全市“大调解”工作格局,累计成立工商联系统、民营企业、协会、异地商会人民调解组织31个,对于解决民营企业各类矛盾纠纷、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