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人间万象 > 法治攻坚 | 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法治攻坚 | 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发布时间:2021-03-16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年。山东省委将2020年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要求全省上下要以攻坚的状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趟“地雷阵”,咬定目标不放松,风雨无阻勇攀登。为更好的体现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按照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的部署要求,围绕“法治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把改革攻坚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有效发挥统筹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做好法治山东这篇大文章,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近日专访东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锋。

  强化提升人民调解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指示要求,东营市积极整合政府性、社会性资源,于2018年联合多部门成立了隶属市司法局管理指导的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这是我省成立的首家市级人民调解工作平台。目前,东营市纵向建立健全了以市人民调解中心为“轴心”、县区人民调解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人民调解中心为“关口”、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前沿”的阶梯式纠纷调处平台,横向相继建立完善了医疗、商事、物业、警调、诉调、检调、涉校涉生、婚姻家庭、信访事项、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在全市构建起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四级维稳体系。

  近期,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司法局参与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 县区(开发区)中心要会同本级司法行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县乡村(社区)三级中心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薪酬保障体系”,这进一步强化了人民调解在健全衔接紧密、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四级网络治根本”,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探索创新“一创三合”新模式

  积极探索实践了“一创三合”新模式。“一创”就是“创新三四五工作方法促规范”,工作中,秉持免费服务、以责定赔、依法调解三项原则,实行信息保密、调解回避、专家评估、调前会商四项制度,采取受理申请、调查核实、调处纠纷、调解确认、监督履行五步流程,依法公正维护各方权益。“三合”就是“整合行政资源解难题、融合司法优势提效力、聚合社会力量增公信”,通过整合行政资源,为群众提供了“便捷化、综合性、全方位”的非诉讼纠纷调解服务;通过融合司法优势,在全省率先创立“人民调解+仲裁确认”新模式、完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新机制,有效避免了纠纷反复,切实解决了调解“生效难”的问题,编印发放《东营市医疗纠纷典型案例汇编》《东营市物业纠纷典型案例汇编》,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变为“防患于未然”;通过聚合社会力量,先行先试“同行评议、专家咨询”定责新做法,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公信力。中心成立至今,共调解案件1166起,其中人身死亡案件102起,涉案赔偿诉求金额4.02亿元,经调解达成赔偿金额2.27亿元,所有调解案件均实现了零反悔、零上访。

  首创”人民调解+仲裁确认“新路子

  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一致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后,如何能够保证协议如期全部履行。大家之所以普遍关注这一问题,就是因为调解协议本身的法律约束力不强,在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不全部履行时,另一方当事人难以申请强制履行。为此,在完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的同时,2018年5月,东营市司法局与东营仲裁委员会签约,由仲裁办向调解中心派驻仲裁员,直接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现场受理仲裁申请并一站式办理仲裁确认手续,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通过推行“司法确认”“仲裁确认”“双确认”机制,进一步推进了人民调解效率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矛盾纠纷更加高效、高质地解决。

  人民调解解民忧

  近期,东营市通过“人民调解+仲裁确认”这一模式,成功调解了一起有较大影响的商事纠纷案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大型商场暂停营业、陷入困境,随向78名出租人发出《关于减免租金的沟通函》,提出疫情构成不可抗力,企业关停一直未营业,经营出现重大困难,恳请78名出租人给予减免2个月租金,以渡难关。双方协商同意,共同向市人民调解中心提出调解申请。经市人民调解中心、东营仲裁委员会现场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书》,78名业主统一减免2个月租金的45%。东营仲裁委员会现场为双方办理仲裁确认手续,调解协议及时顺利履行。

  推进法律援助惠民政策

  围绕着如何让法律援助更好地惠及困难弱势人群,在扩大援助覆盖面、降低门槛的同时,东营市针对农民工讨薪及工伤赔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低保群体、精准扶贫对象等特殊受援人,创新推出了免交经济状况证明、免予条件审查、免除现场排队等候,优先接待、优先指派、优先办理“三免三优”服务;其中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全部实行“免交经济状况证明、免予条件审查”这一政策,东营走在了全省的前头。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东营市始终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市及时优化升级法律援助线上平台,畅通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渠道和在线4G“上门服务”,利用网络视频通话功能,指导不便来到现场申请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办理法律援助手续,让群众足不出户、指尖一点就能获得法律援助。疫情防控期间,该市先后为身在菏泽、滨州甚至河南、湖北的当事人提供4G“上门服务”34人次,安排律师、工作人员及时答复网上咨询78件,受理网上法律援助申请67件,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切实做到了“应援尽援、优质高效”,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新”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论证,该市制定了东营市“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该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利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全程录音录像,让网上法律援助申请更规范,当事人只要有微信就能随时随地完成全部法律援助申请。目前正在开发建设阶段,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届时该市将把“掌援宝”接入东营市“掌上通”、“e东营”等公众平台,真正实现“省时省力不出门,法律援助时时办”,让困难弱势人群切实享受到“零距离”的援助服务。

  12348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针对“110”报警热线涉及许多非警务咨询类纠纷电话这一情况,今年4月份,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2348”与“110”联线联动工作。目前,已建立“110”法律咨询专线5部,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同时,挑选了一批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律师组成了“110”法律咨询专线律师服务团,对市民拨打“110”的非警务咨询类电话实现了“一键转接,三方通话”、24小时全天候服务。自专线建立以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110”转接非警务法律咨询类电话963件,转法律援助67件,转人民调解92件,每6件转接纠纷咨询中,就有1件是通过诉讼或调解渠道解决的,既节省了大量警力资源,提升了处警效率,又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59/202012/a1b924b5-da02-4f15-8d57-a9da6744ef69.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