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基地化建设为“龙头”。将法治文化元素精心植入公园、广场、街道、长廊和景区,目前,全市先后建成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省级3个、市级34个,市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0个,农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81个,村居法治文化宣传阵地864个,建成全省首个室内外一体化的“宛陵湖法治文化馆”。
二是以专项化活动为“牵引”。先后举办了“人在景中 法在心中”法治摄影大赛、法治摄影现场交流研讨会、“情系万家、法润宣城”法治文艺作品征集、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大赛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吸引了5万余名市民的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互动氛围,提升了“地域法治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以地域化文化为“媒介”。将“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对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法治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花鼓戏、徽剧、剪纸、皮影戏等地域特色“非遗”项目,以鲜活灵动的法治形象,讲述地域法治故事,演绎法律条文。采取“实地学习+现场讨论”的方式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研讨会,并通过组织敬亭山文艺奖评选、皖南花鼓小戏孵化、艺术化宣讲比赛、原创歌曲展播评选等活动,推出了20余个蕴含现代法治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地域优秀法治文化产品。
四是以微信化宣传为“载体”。构建以宛陵普法微信公众号为核心,7个县市区普法微信公众号为补充的全市新媒体普法矩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地域法治文化”传播格局;通过定期推出“每日一法”微活动、首届法治人物(事件)网络投票等线上线下活动,使法治文化从灌输式、被动式向感性共鸣、自觉接受方向转化。2020年,“宣城司法行政在线”“宛陵普法”微信共发布文章2046篇,其中原创924篇,总阅读量5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