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用爱链接回归之路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5日讯 “《社区矫正法》规定不得在法定情形外使用电子定位装置,让我备感压力。”方秋轩坦言,自己曾担心社区矫正对象拆除电子定位装置,会否失控脱管?
方秋轩现任明溪县司法局副局长兼城关司法所所长。她告诉记者,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后,不在法定使用情形内的电子定位装置转换为“福建在矫通”APP,我省更全面推行社区矫正“163”执行模式,将原来相对局限的“定位”形式升级为机动灵活、人性化的“每日位置确认”模式,她的顾虑从此被彻底打消了。
近年来,福建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与维护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相结合,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社会化和智能化建设,初步探索形成了符合社区矫正规律、具有福建特色的社区矫正创新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2.64万人,解除矫正20.04万人,在矫2.6万人,再犯罪率仅0.096%,低于0.2%的全国平均水平。
精准帮扶
用爱链接回归路
阿英(化名)是三明明溪人,一家5口人住在乡下上世纪60年代建的土墙房里,生活条件颇为艰苦。那天,她和公公干完农活在回家的山路上捡到一只“山鸡”,二人便想着拿到市场上卖了贴补家用。谁知,这只“山鸡”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而后,两人因贩卖国家保护动物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阿英是个普通的农民,因无知踩了法律的‘雷区’,被法院判刑,她一时接受不了,刚入矫时,她哭哭啼啼,可把我们难坏了。”方秋轩说。
在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中,方秋轩得知阿英家庭困难,对种植淮山很感兴趣,遂邀请农技师为其进行淮山种植技术培训。阿英的淮山种植地从第一年的2亩拓展到如今的7亩,她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淮山“种植专家”,家里也盖起三层半的新楼,还添置了汽车,“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平日里,阿英常常现身说法,建议村民多多学法,“我以前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
阿英的转变只是福建万千社区矫正对象的小小缩影。得益于社区矫正机构的用心帮扶,越来越多社区矫正对象洗心革面,安心踏上回归之路。
南平武夷山开展茶叶种植技能帮教;宁德福鼎对接当地茶企,形成“帮就业、帮管理、帮解忧、帮发展”的帮扶管控制度;三明沙县通过小吃产业为安置帮教对象架起致富桥;龙岩上杭协调出台资金扶助政策;厦门海沧主动为接受台胞社区矫正对象办理台胞证过期换领、保管,解决其因社区矫正难以及时换证的燃眉之急……
“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接受社区矫正,顺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有效消除其重新犯罪的社会诱因的关键。” 省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二级巡视员黄世庚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全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积极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以就业融入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就业帮扶基地、引导社会力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创业指导等帮扶模式,增强其矫正信心。
此外,我省还组建了2万多个矫正小组,通过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念、纪律观念,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关系、顺利回归社会。
“疫情期间,有不少社区矫正对象主动向武汉捐赠物资,参与交通检疫、体温检测、环境卫生消杀、卫生健康防疫宣传等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有的还参加无偿献血,他们懂得回报社会、奉献自我,从公共秩序破坏者变成维护者、志愿者。”黄世庚说。
智慧矫正
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点点头、眨眨眼睛、张开嘴巴……
“脱掉电子定位装置,让我心理上减负了不少。”福州市仓山区社区矫正对象阿文(化名)边操作手机边说,“现在我们用‘福建在矫通’APP就能通信联络,不用再害怕被别人知道我们用的是什么电子定位装置了。”
省社区矫正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李毅介绍,该手机软件采用安全性更强、精确度更高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实时立体式面部打卡,并依托福建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运用北斗和GPS定位、电信基站定位、WIFI等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对全省除长期卧病在床或患有严重精神病的经审批外的社区矫正对象,建立电子围墙,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活动情况,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全天候、全方位和信息化核查,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的同时,照顾其心理感受。
“‘福建在矫通’APP还具备学习模式,涵盖法治、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确保社区矫正对象跟上时代脚步。此外,我们还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发‘福建矫务通’APP,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信息化核查、实地查访、项目审批、现场执法,实现现场执法、业务与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的实时数据链接;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配发‘福建协矫通’APP,对所管矫正小组、矫正方案、调查评估、实地查访等工作实现移动应用,切实把社区矫正的刑事执行工作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李毅补充说。
“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还与省综治‘雪亮工程’平台对接,实现平台符合执法需要,并与社区矫正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案件移交无缝衔接、社区矫正对象私自外出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及处置,维护社区矫正安全稳定。” 黄世庚说。
近年来,福建加快推进“智慧矫正”建设,建成集管理信息、监管定位、教育矫正、远程督察、应急指挥、场所安防“六位一体”的全省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和一体化平台,并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建设远程教育系统,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网上教育、督查制度,并推送丰富教育矫正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智能化水平。县级社区矫正中心、“智慧矫正”、社区矫正委员会设立、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学习贯彻社区矫正法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由于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学习、集中点验、集体公益活动等集体活动暂停,福建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及“三个通”APP大显身手,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每日全覆盖,线上教育推送全员齐参与。
在漳州龙海,不少社区矫正对象从事海上作业,由于长时间出海,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难以实时监管教育,当地社区矫正机构通过各渔村的社区矫正工作站中的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时跟踪船舶动向,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确保不脱管。漳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洪连福说,这是好办法。
宽严相济
推动社矫法规范落地
“现社区矫正管理局提请对你进行治安管理处罚,阿明(化名)你有否异议?”在漳州长泰县社区矫正管理局的一场社区矫正执法听辩会上,社区矫正对象阿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今后端正矫正态度。
“阿明到银行自助机取钱时,见机子上的银行卡还未拔出就直接取走卡内6000元,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但阿明始终觉得自己只是‘捡’到钱并没有犯法,入矫后拒不履行日常报告义务,还多次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出言不逊。于是,社区矫正机构举行听辩会提请对阿明的治安管理处罚。”
“听辩会以公开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受矫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其违规情况逐一点评,社区矫正对象也可对处罚、违规情况进行申辩、辩解,公、检、法等社区矫正委员会成员单位派员对听辩会全过程参与。”长泰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李福山介绍,庄严肃穆的听辩会确实震慑到了阿明,会后其再无违规行为。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事执法活动,如何准确把握宽严边界,让其更加规范、更有实效?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行社区矫正“163”执行模式,建好社区矫正中心,实施执法衔接、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特殊管教、指挥协调6项功能,落实社区矫正委员会、刑罚执行一体化、组织社会力量参与3项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设立和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管理局的设置,积极构建党政领导、司法行政组织实施、社会多方参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工作格局。
围绕这一顶层设计,全省84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标准化县级社区矫正中心,1103个受委托的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分中心或工作站,撑起了社区矫正体系的“钢筋铁骨”。
在德化县社区矫正中心,记者感受到的是现代化的社区矫正场所。德化县司法局局长郑声威介绍,中心按照省司法厅统一标准和设计,总面积760平方米,科学划分“综合管理区和矫正执行区”两大区域,独立设置监管指挥室、矫正宣告室、教育培训室等16个功能室,装备设施配套齐全,可以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良好的矫正条件。
有“硬件”的支撑,更要有“软件”的运行。2020年,我省出台《福建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统一全省执法标准和口径,健全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打出一套推动社矫执法活动规范运行的“组合拳”。
此外,省司法厅、财政厅、人社厅、民政厅还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实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名额保障,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不断提升我省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黄世庚说。
(记者 谢伟英 胡苏婷 郭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