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今日关注 > 社区民警刘安:从警34年,把根深深扎进群众心田

社区民警刘安:从警34年,把根深深扎进群众心田

发布时间:2021-03-23 来源: 北京市公安局 作者:佚名

  刘安,男,汉族,196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二级高级警长,三级警监警衔,1987年2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社区民警兼任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嘉奖8次,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十大正义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公安机关先进个人、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021年3月7日一早,刚刚值完夜班的刘安像往常一样参加派出所早点名,接受当天的工作任务。在向派出所领导汇报完工作后,便回到社区警务工作室。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走出战斗了34年的单位。上午10时50分,值班所领导突然接到群众打来的电话,急切的说刘安在社区警务工作室晕倒了,已经叫了救护车。同事们立即赶了过去,可经过紧张的抢救,突发心脏疾病的刘安最终还是没能抢救过来,于10时58分因公牺牲,永远的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工作岗位,终年55岁。

  

  一

  刘安的父亲曾经是原四野部队的一名老兵,还是新中国第一批空军战士。深受父亲的影响,刘安从小就爱穿制服。1983年10月刘安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三年服役期满后复员。当时,正值丰台分局开始招录民警,经过军旅生涯的锻造,怀揣着继续守护正义、服务人民的梦想,刘安毅然报名参加了分局的招警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集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了新成立的蒲黄榆派出所。

  对于初来乍到的小伙子,所长首先让他在所里熟悉环境。两个多月后,刘安正式分配到蒲黄榆社区,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他的片警生活。刘安当时的师傅叫王云龙,在工作中,师傅总是很认真负责地教这个徒弟如何做好社区民警工作。但一开始,他还是不太愿意当片警,心里总琢磨着如何去抓贼破案。有一天,他跟着师傅下社区,居民们对他们师徒俩非常热情,当有居民得知他是刚来的片警,还是老片警的徒弟时,都纷纷向他投来充满热情的目光,并对他说,“你师傅将来退休走了,我们还要靠你抓好咱们小区的治安啊!”在随后的工作接触中,社区干部和群众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这些让刘安非常受感动。他也改变了当初对当片警的看法,知道老百姓对民警的工作充满了期待,更充满了信任。刘安决心一定要为百姓做实事儿。21岁的社区民警刘安,这一干就是34年。

  

  二

  成为社区民警后,刘安脚踏实地、执着坚守,始终把加入党组织作为第一追求。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坚定地写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之奋斗终身。”从2000年6月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到2019年市公安局推行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机制,刘安作为优秀的党员社区民警被第一批选派到副书记岗位,刘安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而他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平安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中,从未有过懈怠。

  作为“穿警服的副书记”,刘安认真落实7×24小时警务,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深入开展社区自清自查,确保各类隐患“清零”,打造了多年“零发案”的平安社区。2020年疫情期间,有件事让周围的社区干部们至今想起都深受感动。由于历史原因,社区里有5栋楼没有物业,刘安二话不说,就和社区干部主动承担起对这些楼房每日两次的消杀工作。就这样,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居民每天都看到刘安背着40多斤的消毒药筒进行消杀。他一坚持就是大半年时间,从没有考虑到自己也是五十大几的人。有一次他不慎从楼梯上滚了下去,事后同事才知道,那次造成他尾椎骨骨折。可在当时,刘安和谁都没说,坚持每天按时做好消毒工作。“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刘安心里,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社区实现“零感染”,就是他作为一名党员对老百姓的回报。

  

  三

  在蒲黄榆社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社区有刘安,大家都平安”。1996年,刘安刚开始负责蒲黄榆第二社区的时候,社区里的蒲黄榆一里、四里还是个开放式的小区,出入口多,安全隐患多。当时,老百姓还曾担心这么一个年轻的小警察,怎么才能将社区防范做好。经过一番实地走访,刘安寻思着,只有将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才能杜绝无关人员随意出入,进而才能把发案降下来。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正是夏天,天气炎热,刘安冒着酷暑各方协调。为了找资金、厂家,他和社区干部连续跑了七八趟,经常浑身湿透。有一次刘安开着所里的后开门吉普车坏在了半路,怎么打也打不着火。他们就把车推到路边放好,心想走着去也要先把事情办成。经过几番努力,小区终于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刘安还找来专人负责小区出入口看守。隐患消除了,蒲黄榆第二社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

  在刘安看来,社区工作“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干不好的”。经过不断摸索,他总结了一套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脚勤“五勤”工作法,每天要深入社区每一个角落,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在他的脑子里有一幅社区“地图”,图上准确地标明了每一户人家、每家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通过“地图”可以马上得到准确的情况。此外,他积极策划推动成立了“蒲黄榆第二社区警校”,创建了“警政文化展览厅”,在辖区学校、幼儿园实施“校盾”志愿者计划,让更多的人关心关注警务工作,积极促进了辖区安全的共建共治共享。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书记王丽娟说:“大家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了,为之付出最多的刘安却永远地离开了!”

  

  四

  宣传防范是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平常说话略带腼腆的刘安却在下社区时逢人就念叨。但是这种传统的一对一宣传受众少,即使召开群众会,来的也只有几十人而已。时代在发展,刘安决定改变。

  起初,他在辖区范围内安了六个广播喇叭,设立了广播站,自己编辑广播稿,内容包括防范知识、服务信息,还有生活小常识,并给广播站起了个名字叫“平安之声”。2011年3月,“平安之声”第一次播出就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大家都说这个广播好,说的都是有用的事。广播一直在播,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刘安还是发现了问题。受播出时间、空间的限制,能经常收听到《平安之声》广播的只有常在社区的人,一早外出上班的居民往往会错过,不少居民也向他反映,希望通过更多的方式了解社区警情信息。

  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刘安听取居民意见,开办了《平安之声报》。2011年5月22日,由刘安主编的、以京城治安防范宣传为主题的、首家社区报纸——《平安之声报》在蒲黄榆第二社区举行创刊仪式。当天,首期发行的1000份报纸,不到两个小时全部发放到了居民手中。这份报纸共设有四个版面,内容以警情提示为主,“法制园地”、“新闻导报”、“百姓说事”、“茶余饭后”等栏目里的各类信息应有尽有。居民拿到报纸后说:“这下好了,听不到广播还有报纸在手里呢,这里面的案件提醒、防盗常识对我们很有帮助,我打算以后每期都在家里存一份。”

  在创办“平安之声”广播站和《平安之声报》后,刘安又相继开通了“平安之声”QQ群、“平安之声”微博,直到现在建立了群众微信群。随着传播方式的演变,刘安也在不断创新着方法,早早把社区警务工作带进了网络时代,极大方便了民警与居民的沟通,有力提升了群众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五

  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怎么样才能为社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呢?这是刘安一直思考的问题。刘安所在的社区老龄人口达到了70%以上,社区有二、三百户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还有部分残障人士,为居民献爱心、送温暖成为刘安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下社区时,刘安经常接到这些群众的求助,像煤气用完了、水龙头坏了、家里停电了,刘安经常自己带着工具上门去帮助。一次,他跟时任社区徐书记说起这件事,提出组建一个学雷锋服务团队的想法,目的就是帮助解决这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眼前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想到,他的这一想法与书记不谋而合。通过刘安和社区干部的动员,辖区家电维修、煤气站工作人员、理发师等各行业的人都加入了进来,学雷锋服务团队顺利建成。成立之初,虽然人不多,但大家各有所长。在换煤气罐时,有人给扛了,水电出问题,有人上门修理了。曾经有一位老人,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出门,一年多都没有理发,团队的理发师上门服务,小区老人下楼理发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针对老人生病就医出行不便,刘安又发起了由辖区有车商户、热心居民组成的爱心车队。一旦老人有外出就医需求,爱心车队就主动上门,全程陪同。随着“社区爱民服务团队”逐渐深入人心,更多的热心群众加入了进来,团队由最初的20余人逐渐壮大到100余人,10几个服务小组。这一经验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刘安的社区警务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雷锋的画像,刘安说过,雷锋是我的偶像。2002年刘安正式组建“雷锋志愿者团队”,2021年3月5日,刘安发出了最后一条朋友圈。那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朋友圈的内容是他在社区组织的学雷锋活动,纪念团队成立20年。他写道“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明!”

  

  六

  “好人刘安”,群众说,这个评价刘安当之无愧。从小,虽然家里收入微薄,但父母经常接济比自家更困难街坊的言传身教,让刘安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

  1996年,刘安转到蒲黄榆第二社区工作。上班的第一天,81岁的孤寡老人冷大妈就过来找他,说自己岁数大了,推车出去买东西,忘记自行车放哪了,恳请刘安帮着找回来。第二天中午,正在厨房做饭的冷大妈听到了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她打开门,就看见穿着警服的刘安推着一辆自行车站在门前。见刘安这么快就把车找回来了,大妈高兴地把他让进了屋,老人仔细瞧看,发现是辆新车,急忙说“这车不是我的,你推走吧”,大妈认真的样子逗乐了刘安。他把车钥匙拔下来递给大妈,亲切地说,“大妈,这车就是专门给您买的,您老就收下吧。放好了,这回可不准再丢了!”原来,刘安找遍了小区内外,也没见车的影子。为了不让大妈着急,他自己掏钱又给大妈买了辆新车。看到崭新的自行车,冷大妈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这些年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就是病了也得一个人扛,从来就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没想到,这个才见了一面的社区民警,竟然对自己这么好。大妈含着泪接过了车钥匙,再三挽留刘安,非得让他吃一顿自己做的饭不可。看到大妈忙前忙后高兴的样子,刘安一阵酸楚,那一刻,他从心里认下了这个素昧平生的老妈妈。

  此后,只要有时间,刘安就来看老人,陪大妈买菜、遛弯,陪她看病买药,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老人。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刘安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冷大妈,一向沉默寡言的老人也变得爱说爱笑了。她逢人就说,我有儿子了,脸上写满了幸福。

  2007年的一天,大妈把刘安叫到了家里,郑重地对他说,“孩子,我都九十多岁了。妈就一个心愿,你能答应我吗?”看到老人严肃的表情,刘安猜想,大妈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当即点头应了下来。老人随后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布袋,从里面掏出了一个房产证递给了刘安。大妈说,“明天,你抽点时间,咱俩到公证处做个公证,我要把这套房子赠送给你,然后就去办过户。”老人的举动,让刘安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大妈急着把自己叫来,就是为了这个。刘安接过房证,重新把它装进布袋,笑着对老人说,“妈,您这是干嘛呀?我还想看着您老活到100岁呢!快收起来,以后不准再提了。再提,我就不认您这个妈!”。拗不过刘安,老人只好收起了房产证。刘安不知道,这些天,冷大妈顶着日头,一次次到房产部门咨询过户的相关程序,还特意跑到公证处问明如何办理房产赠与,她就想把自己的这套房产赠送给刘安,为他做点什么。

  事隔半个月,冷大妈又拎着一兜苹果来派出所看刘安,见刘安不在,老人就把苹果袋放到了他的桌子上。临走前还一再叮嘱,这是专门给刘安买的,别人不准吃。大妈可爱的模样,逗得大伙直笑。刘安回来后,打开苹果袋,在里面发现了一个纸包,拆开后,竟然是5枚金戒指。刘安一下子就明白了老人的心意,马上带着东西赶到了大妈家。见刘安这么快就把东西送回来,老人当时就急了,流着泪说,“孩子,你什么都不要,我怎么报答你?”“我就是您的儿子,有什么可报答的!”。

  这5枚戒指,是冷大妈当年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几十年来老人一直珍藏着,就是困难年月,都没舍得把戒指当了。这回,大妈是铁了心要把这一辈子的积蓄都送给刘安,可刘安还是没有收下。2009年,冷大妈去世了,刘安和社区干部给老人家料理后事,送葬的那一天,大妈远在外地的侄子特意找到刘安,表达了他们全家的感谢之情。这时候刘安才知道,老人还有个亲侄子,这些年大妈一直瞒着不说,就是想把她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刘安。

  不止冷大妈一位,这些年,刘安帮助了70余位辖区的孤寡老人,他们无儿无女,都把刘安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如此,他还无偿资助18名孤困儿童、10名困难学生,被亲切地称为“警察爸爸”,30年来累计向辖区贫困家庭捐资20余万元,用真情架起了爱心之桥,让所有孤寂的心灵不再寒冷。

  2012年,刘安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七

  刘安在接待群众时,永远都是客客气气、不急不躁的,他总对徒弟说,咱们是人民警察,对群众态度一定要好,千万不能和群众急。刘安的徒弟卞兆宾,是一名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谈及师傅,他激动的说:“当年我老觉得现在没人爱帮助人,不像以前的人那样真心学雷锋做好事了。直到工作后的一天深夜,我和师傅去社区帮助一位患病送医的老人,居民楼没有电梯,我们准备把老人背下楼送上车,我年轻身体壮,想上去背,可师傅不让,他担心我毛毛躁躁的把老人磕着碰着,硬是自己把老人背下了楼。那一刻我发现,我的师傅就是现实中的雷锋,雷锋就在我身边。”

  多年以来,刘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在用高尚的精神激励着战友,用朴实的行动感动着群众。他谦逊、进取,身体力行地感召着身边战友,给予广大青年民警热情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从警感悟与他们分享,引导他们树牢了为民服务意识、坚守了从警初心。在他的激励引导下,很多青年民警成为了业务骨干,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最常对青年民警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总该为这个时代付出些什么”。

  

  后记

  得知刘安同志因公牺牲的消息后,社区干部及辖区群众纷纷自发买来花圈等祭品,到刘安生前工作的警务室进行悼念,悼念的群众一宿都没断。与刘安一同共事达13年之久的社区主任宋文凯心中悲恸难抑,在办公室里失声痛哭。那不仅仅是悲伤的哭声,那是从一个大男人骨头缝里迸发出的无限哀伤和怀念。

  群众们都说,刘安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人。

  2021年3月9日,刘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数百名刘安同志生前战友、各界群众纷纷自发前往悼念送行。

  曾经和刘安同志一起创建“爱心车队”的朱宝瑞说:刘安警官是个好人,我和他一起为社区群众服务多年,听到他牺牲的消息非常突然,到现在还无法接受。

  曾经采访过刘安同志事迹的北京电视台记者雷志军一大早就赶到告别现场,送刘安最后一程。雷志军说,10多年前,刘安同志创建“平安之声”广播时我就采访过他,感受很深。刘安同志是个干实事的社区民警,那次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前来吊唁的群众说,刘安是我们的社区民警,我有他的微信,前两天还看到他发朋友圈宣传学雷锋活动,没想到这么突然。刘安为我们社区服务,大公无私,我们居民都非常悲痛。

  从警以来,社区民警刘安用行动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怀大爱,倾尽所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我叫刘安,平安的安”。今后,蒲黄榆第二社区的群众再也不会听到他温和而略带腼腆的介绍了……

  英雄刘安,一路走好!


原文链接:http://gaj.beijing.gov.cn/xxfb/jwbd/202103/t20210323_2316845.html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