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区’内外,两个世界,一个静得可怕,一个动魄惊心。”红区,是业内对传染病污染区的代称,而抗疫医院的重症、危重症病房,同病毒短兵相接,堪称“红区”中的“红区”。
对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的护士长张宏而言,穿梭于传染病房为危重症确诊病人面对面采集咽拭子,帮患者翻身叩背,做口腔护理,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进行这些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是疫情严重期间她每天的日常工作。
主动请缨 “党员就应该先上,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2020年1月底2月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病人激增、床位极缺。
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参与金银潭医院管理ICU病房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主院区发热门诊及病房高位运转的情况下,将启用不久的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整体改造用于危重症救治,并向全体职工发出“同舟共济,一心赴救”的公开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科护士长张宏第一时间响应,主动请缨成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首批隔离病房的护士长,“我觉得党员就应该先上,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接到任务后,张宏立即带领护士们进入隔离病房,不眠不休参与院区危重症病房改造,在48小时内按要求完成筹备工作,熟悉护理标准和流程,落实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
做好引导 “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白衣战士”
病房开放当晚就收了33个病人,病房外站满了准备入院的病人,一边是极度恐慌着急入院的病人,一边是第一天穿上防护服上岗的护士们,“她们很多是80后、90后的孩子们,从普通病房工作状态转为传染病房的工作状态,大家很害怕,都不说话,空气里弥散着紧张的气氛。”
张宏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担心大家稍有不慎会有暴露的风险,担心有人不听从安排导致病房混乱,担心大家会不会工作不下去。
责任在肩,她积极调整状态,一边合理安排接收病人并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鼓励医护人员不要紧张,按学习的流程一步一步做,“新冠病人就在我们的面前,我知道大家心里害怕。但是我们是医务人员,穿上防护服,就是白衣战士,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连我们都无法承受不去护理病人,那还有谁能来守护我们的病人呢?”她身先士卒为重症患者擦洗、护理大小便、采集咽拭子、给压疮患者清创换药,带领护士们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重症病房的工作。
与此同时,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最大化降低感染风险,张宏和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边救治、边总结。他们一次次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标准,多次更新护理指导版本。这一本本操作规范,如一道道坚固的屏障,保障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也为后续抗击新冠病毒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爱患者 “大家在一起,不是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系,我们是战友的情谊。”
“她每次到我们跟前的时候,就是一脸的笑容,好像就是一缕春风就过来了,就是一缕阳光就过来了。”被护理的患者这样形容张宏。
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平时在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进入病房的病人没有家属陪护,重症患者也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除了救治工作,患者的吃饭、洗嗽、大小便都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完成。而在防护服和口罩下的医护人员,需要不吃不喝、提高音量来与患者交流。这些,并没有让她们退缩,而是更加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患者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是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传递着对生命的渴望,而唯有用心守护,才能让他们重获新生。”
张宏所在的病房曾收治的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老人,神志有些不清,情绪不稳定,上半身布满呕吐物,并且伴有严重的皮肤压疮。张宏看到后,走到他病床边,细心地为他进行温水擦浴,更换干净的衣服,不定时帮他接大小便,一到两小时翻身、擦洗一次,为他处理皮肤压疮,护理各种管道各种仪器……深夜还会打电话到病房提醒同事关注他的护理重点。
经过精心护理,他骶尾部和足跟的创面慢慢愈合结痂,意识也慢慢恢复了。一天在给他整理床铺的时候,他突然握住张宏的手,含糊不清地说了句“谢谢”,声音很轻却很有力量。那一瞬间,她感动了,一种被需要的感动。“大家在一起,不是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系,我们是战友的情谊。”
来一线工作的第十天,刚错过儿子16岁生日的张宏,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儿子突发高烧、腹泻,症状极似新冠肺炎。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身为母亲的她焦虑不已、彻夜难眠。但使命在身,擦干眼泪,她依旧奋战在一线。
面对意外而至的荣誉,习惯了平淡生活的她也曾充满忧虑,“在医院、坐电梯,总怕碰见熟人,担心被人认出来,担心人家质疑,担心自己以后做得不够好,对不起这么这份荣誉……”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做挺身而出的凡人。”张宏这样说道。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中,有太多像张宏一样的“凡人”,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有恐惧、有担忧,但只要祖国需要,就挺身而出,穿上了防护服,就成为了白衣战士,从此“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