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蓝图。制定《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求是》撰文,深刻阐述《规划》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必须准确理解把握总体要求,增强贯彻落实《规划》的自觉性、主动性,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稳步前进。
2019年3月28日,上海市闵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上海第一家“无人律所”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市民可亲身感受“互联网+律师服务”带来的便捷,只需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享受所需法律服务。人民图片 王亚东/摄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法治中国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只有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团结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任务,保障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
《规划》强调进一步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进依法执政,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健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制度机制,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领导提供了重要指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更全面、更深入、更广泛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强调: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扩大公众参与立法;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正当权益;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川省华蓥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和市老年法治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法治宣传志愿者,利用群众较集中的赶场日巡回到各乡镇,通过法治书法作品展、为群众义务书写法治对联、赠送法治年画等形式,宣传法治知识,让在寒冬中的山区群众感受法治文化带来的温暖。图为2020年12月1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四川省华蓥市法治文化宣传志愿者在高兴镇为赶场的群众赠送对联。人民图片 邱海鹰/摄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涵盖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各个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骨干工程。
《规划》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努力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着力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衡量法治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尺。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着力抓紧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立法、执法、司法机关权力行使,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着力从政治、组织、队伍、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增强党依法执政本领,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聚焦抓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其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无论是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求我们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
《规划》着眼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入手,对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作出安排。强调:
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完善涉外法律和规则体系,引导对外经贸合作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推进对外法治宣传;
加强多双边法治对话,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把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坚持问题导向,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重在确定方向、明确目的、实现目标。
当前,法治中国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不同程度制约了实践成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既要从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出发,厘清分阶段分步骤必须完成的任务,又要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举措。
《规划》在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成就经验基础上,认真分析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障碍和不足,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比如立法“放水”、新技术新应用存在法律制度空白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走形式、“一刀切”执法、一些执法司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基层法治建设薄弱、涉外法治工作相对滞后等,提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以解决这些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务求取得突破、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