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记者 范天娇 “申请人张某与申请人安徽某商业管理公司经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派出所的“三所一庭”联调中心,民警、人民调解员与庐阳区人民法院“网络连线”,上传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相关调解材料,没多久就收到法院发来的“电子版”司法确认书,意味着这起纠纷不仅顺利调解,还具备了法律效力。
虽然当事双方现在已经握手言和,但起初可是闹得不可开交。起因是,张某在这家商业管理公司旗下超市消费时,踩到地上的一滩水渍滑倒摔伤。张某家人报警后,派出所民警出警处理并进行调解,但双方因责任划分问题争执不下,谁都不愿让步。
不过,在“三所一庭”联调中心介入下,僵局很快被打破。联调中心组织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组成“联调团”,综合运用调解方法,从法理情的角度,一边向张某分析作为成年人应有安全防范意识,一边向涉事公司指出其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之处,最终双方就责任划分达成一致,形成调解协议书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三所一庭’联调中心受理的就是这种群体性、突发性、重大疑难、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参与调解的亳州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恩冉告诉记者,中心“人多力量大”,像这样的纠纷已经联合化解多起。
记者了解到,亳州路街道位于庐阳区政治、金融和文化核心区域,辖区楼宇经济体集中,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房产和金融业矛盾纠纷突出。一些突发、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单靠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个部门解决,资源力量有限,加上群众对单个部门解决问题的不信任、不认同,导致难度很大。
“特别是去年夏天,合肥市5家房屋租赁中介‘跑路’,引发辖区近百户居民房屋租赁纠纷50余起,由于派出所警力有限,于是联合人民调解员和律师一起调解,效果很好,形成了联合调解的‘雏形’。”亳州路派出所所长张大林介绍。
在此成功经验基础上,去年8月,亳州路街道、亳州路派出所、庐阳区法院司法确认庭积极整合资源,推动基层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庐阳区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庭建立“三所一庭”联合调解机制,成立了全省首个“三所一庭”联调中心。“三所”指的是亳州路派出所、亳州路街道司法所、5家律师事务所,负责联和调处矛盾纠纷;“一庭”指的是庐阳区法院司法确认庭,负责监督审核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具体实践中,亳州路街道建立人民调解分片协作联动制度,以7个社居委为基点,把7个社区划分为7个片区,组长由派出所社区民警担任,每个片区都有律师事务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挂钩。对派出所与街道各调委会排查出的疑难隐患纠纷的信息,民警控制使其不再扩大,引导到联合调解中心。接着,司法所主持调解工作,找出化解纠纷突破口,派出所维护调解秩序,志愿律师在调解过程中给予当事人法律建议,使纠纷当事人解除疑惑,从法律角度认识问题,引导其作出合理合法的决定,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书签订后,再通过网上联结,由庐阳区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庭进行司法确认,不需要当事人多次往返派出所、法院之间,省时、省力,也省心。
辖区居民储大爷对此很有发言权。他曾在一家民营牙科医院花费两万元植牙,但后来觉得不太舒服,去其他医院一检查,发现牙钉位置疑似有误。储大爷找牙科医院理论许久未果,于今年年初矛盾升级,双方闹到了派出所。次日,“三所一庭”联合调解中心受理了这起纠纷,将调解切入点从医疗过错纠纷转变为消费维权纠纷,院方表示愿意退费。当天就将矛盾化解,感动得储大爷连声道谢。
“快速集合调解资源投入一线,做到优势互补、联动联调、环节畅通,是‘三所一庭’联合调解机制的优势。”庐阳区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田园说,不仅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节约了社会成本,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亳州路派出所副所长刘玉也发现,联调工作让民警从海量的纠纷警情中解脱出来,尤其是针对婚恋、借贷、租赁等纠纷化解立竿见影。
据统计,自该联调机制启动以来,中心共调解矛盾纠纷52起,调解成功46起,调解成功率约为88%,特别是一些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了矛盾纠纷重复报警量、民警调解工作量双下降,将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控制在初始、化解在基层。
稿件来源:2021年4月6日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