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担当奉献撑起司法事业的天空,他们用赤诚铸就司法事业的辉煌。4月7日,四川高院举行“把忠诚写在党的审判事业上——全省法院系统英模事迹宣讲会”,6名来自全省法院系统的英模代表站上演讲台,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事迹。
会前,四川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会见了英模代表。
这6名英模代表分别是来自彭州市法院丹景山法庭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祝增巧,来自“全国模范法院”什邡市法院的党组书记、院长李汝良,荣记一等功公务员的自贡市贡井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尹红梅,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的达州市达川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员额法官唐旭辉,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资阳市中级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官助理杨卉卉,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内江市中级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员额法官王侯。英模代表们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自己的事迹,获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宣讲中,既有“不怕刀威胁、不怕鞋打脸”的铁腕执行故事,也有在田间地头、工地院坝耐心化解纠纷的调解故事;有带着母亲去扶贫的动人故事,也有将“红梅”精神开入千家万户的励志故事。
此次会议由四川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熊焱主持,省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邓洪,省人大代表、成都印钞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高级技师王瑞雪,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曾文忠,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成都昆仑企业集团董事长李仑,省政协委员、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兴圣,省法院全体在家院领导、专委、厅级领导,驻院纪检监察组、院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及干警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中基层法院干警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我们是温暖贴心的法律传播者”
彭州市人民法院丹景山人民法庭庭长 祝增巧
家庭和睦,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所在。从源头定分止争,就是我们的责任使命。
2016年,我办理了一起七旬老人状告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的案件。这名老人有两儿两女,自从老伴去世后,腿脚旧病复发,儿女们把她当成累赘都不想照顾,互相推诿。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悲愤交迫的老婆婆,把4名儿女告上了法庭。这起案件是非分明,直接宣判就可以了!可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第一,不孝也有“扎堆儿”的现象。“堆”多了,就容易形成不孝的社会风气。第二,这类案件判决后执行难,效果大打折扣。于是我提出了“田间法庭”的设想,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那天,“田间法庭”聚集了上百人,我说:“赡养老人,是我们在给子女做榜样,上行下效。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要以为他们流的是泪水,不,他们流的是你们做人的底线。底线没了,法律就饶不了你!严重的会送进监狱。不赡养,是违法。赡养了,下代还会传承。既守了法,又得了利,请大家好好算这笔账!”我们现场呼吁所有老人,子女不孝,不能忍,要用法律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后来,这个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再也没有赡养案件发生了。
“田间法庭”的成功,催生了“工地法庭”“院坝法庭”“病床法庭”等等。每一个法庭,就是一场普法课。法官、法庭就是国家法律与群众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人民法庭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对乡村振兴和社区基层治理有重要意义。
信任是一种托付,老百姓的信任就是我们的责任;信任是一种担当,没有担当就赢得不了信任;信任是一种民心,只有用初心回应民心,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我们是法官,不是法律。我们是温暖贴心的法律传播者,不是冰冷无情的法律执行者。使命如磐,重任在肩!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此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我想只要我们时刻擦亮为民初心,定能成为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政法铁军!
“从回应群众新要求的小事、简单事做起”
什邡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汝良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什邡市法院在争创全国模范法院上的心路历程。
2016年12月的一天,什邡市法院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一名从外省来的年轻书记员,因庭审记录时听不清楚当事人的方言,致记录速度慢,还多次打断当事人陈述。闭庭后,当事人非常不满,对法官、书记员一通埋怨。此时的什邡市法院,已是全国优秀法院,但还是有让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在充分衡量、反复论证后,院党组将目光投向了“全国模范法院”的争创上,希望通过目标的设立与追求,让全院干警以问题为导向,从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的小事做起、简单的事做起,切实履行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使命。
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群众发声“希望法院努力提升司法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案件高质高效。”我们便从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集团3个,恶势力团伙3个,挖出利益链条,查清涉案财产,执行到位1800余万元,并针对涉恶治乱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通过司法建议,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
什邡一名律师向我们反映,法院案件增多,立案成了麻烦事。于是,我们巧用信息手段,加快“标准化”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推出微信立案,实现“指尖上的诉讼”。该项工作入选2017年四川法院信息工作成果展,我院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一名乡镇干部反映,农村群众邻里矛盾多,法治需求高,到法院旁听案件不是很方便。于是我们全力探索“互联网+巡回审判”体系建设。在什邡的乡镇、社区、学校、部队、医院设立20个庭审直播点,并开展网上法治课堂、法律咨询服务,强化法治宣传。2017年,我们的“互联网+巡回审判”工作模式确定为省依法治省特色创新项目,并写入法治蓝皮书。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使命更为光荣,站在新的起点,什邡市法院将满怀希望,奋斗新征程,扬帆再起航!
“时刻以‘红梅’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尹红梅
“红梅”是身为军人的父亲给我取的名字,他告诉我:希望你能像“红梅”一样,有傲立霜雪、高洁自立的品格。父母的期盼、组织的培养,让我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时刻以“红梅”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前行。
2003年,我通过公招成为了人民法院的一员,后成为一名民事法官。当我穿上法袍,坐在庄严的审判台上敲响法槌的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名正直的、老百姓信任的法官,绝不辜负人民法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12年来,我审结了各类民事纠纷1500余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记得有这样一件案子让我深受感触,那是两个同胞兄弟为了4本集邮册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的纠纷。他们都是东北汉子,性格非常刚烈。诉讼中,作为哥哥的原告多次扬言要采取过激方式找弟弟算账。面对如此尖锐的矛盾,我耐心找双方沟通,多次到兄弟俩的家里,找他们的家属和亲友做工作。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哥哥主动撤回了起诉,并对我说:“尹法官,我们的家务事让你费了这么多心,太感谢你了!”后来,我收到了他们送来的“人民公仆为人民、心系百姓显真情”锦旗。同事们调侃我说,还真没遇到过撤了诉也要送锦旗的。
2018年9月,以我名字命名的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入驻到了黄泥坳社区,这是自贡市第一个以法官名字命名和直接入驻社区的党员法官工作室。现在,“红梅”不仅开在了辖区的9个社区、乡村,还通过微信小程序飘进了千家万户。
回望来时路,我更懂得了工作室取名“红梅”的深刻含义,我将继承“红梅”不惧风霜“凌寒独自开”的坚定气质,发扬“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勇精神,锻造“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洁品格,牢记党员法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攻坚克难的担当,砥砺奋进的坚持,践行公正廉洁的誓言;用热血沸腾的青春、司法为民的情怀,书写党员法官的无上荣光!
“如果我退了我怕了,司法的权威何在?”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二庭员额法官 唐旭辉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人性格直、脾气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2017年,我承办了一起涉及继承纠纷的执行案件。案件的当事人双方是两兄弟,弟弟好赌成性,输光了自己的家当,还要去找自己的父亲要钱赌博,父亲不给就拳脚相加。年迈的父亲被气出重病,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唯一的一套门面房由哥哥继承。弟弟不干了,胡搅蛮缠不肯腾退房屋。几次沟通无果后,我决定,依法强制腾退。
执行那天,被执行人弟弟手持菜刀,坐在临街的一个鞋店内,身旁围着他专程叫来“壮声势”的几十个亲友,四周也站满了看热闹的群众。那阵势,就像走进了港匪片里黑帮大佬的堂会一样。“想吓唬我,人民法官是吓大的吗?”我心里更生出一股虎气,径直走到那把明晃晃的菜刀前开始一字一句宣读强制腾退执行决定书。宣读完毕,我挺起胸脯准备唤法警依法强制腾退,结果一只鞋迎面飞来,“啪”一下打在我的脸上。被执行人的老婆更是在我面前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嚎“你们这些法官就是收了我哥的钱,帮着他来欺负我。”一听这话,围观的群众便开始三言两语、指指点点起来。
我心里本来还在为被鞋打脸而窘迫,但看到围观的群众被耍横耍泼的被执行人蒙骗,骂法官昧良心时,一股火气上来,我想都没想就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从21岁进法院,办过大大小小数万个案件,执行到位那么多案款,我要是拿过当事人一分钱的好处,我名字倒着写!”紧接着我大声把事情原委向围观群众说明,恍然大悟的群众,纷纷转向唾骂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两口子毫不占理,见我们动真斗硬,只得乖乖腾退房屋。
后来,一名法警同事说我:“老唐,你还是厉害啊,拿刀威胁也不怕,鞋子打脸也不躲,是个汉子。”其实,看见刀子谁不怕,鞋子打脸谁不羞,但在当时,我不仅是我,更是一名代表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如果我退了我怕了,那司法的权威何在?人民的利益何在?我们又怎么对得起人民交于我们手中的法槌,还有肩上的天平、头顶的法徽。
“因为扶贫,我的青春更精彩!”
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助理 杨卉卉
2016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法律理想,考入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单位征集驻村扶贫干部,我萌生了去驻村扶贫的想法,但又担心体弱的母亲。2018年6月,我带着母亲来到了安岳县永顺镇常乐村。
村委会是主要工作场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征得第一书记的同意后,我和母亲搬到了村委会住,从此,我的工作也不分白天黑夜。近3年的时间,我走访了数千群众,通过“拉家常”慢慢地拉近了与村民们的距离,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
在推动扶贫政策、项目落实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好第一书记、村两委拟定方案,推动项目规范实施。如今的常乐村,到处是望不到边的柠檬产业园和成群的鸡鸭鹅等。生产发展起来了,我主动担任农产品销售联络员,只要有订单,再晚也会去贫困户家中预订产品、检验质量。订单多的时候,我和母亲还会帮忙一起打包产品。
慢慢地,村民们的称呼从“杨法官”变成了“卉卉”,都把我和母亲当成了自家人。去年五一假期,母亲陪我走访贫困户时,乘坐的车辆翻在了公路两米下的水田里。车祸不算特别严重,我腰椎扭伤,母亲肋骨骨折。从车里爬出来看到母亲的伤痕,我泪如泉涌,满心歉疚。当晚,从医院回到村里,好多村民连夜赶来看望我们,外地的村民还打电话关心询问,暖流一阵阵涌上我的心头。
驻村扶贫的这一路,我有付出,更有收获!我收获了村民们的友善和热情,也收获了组织同事的关怀和温暖。我之所以能坚守扶贫一线,还因为母亲的爱和包容给了我勇气。看着她头上新添的白发,我多么希望时间再慢一点,好让我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当前,全省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全面铺开,我将筑牢政治忠诚,统筹做好教育整顿与驻村扶贫工作,学先进、赶先进,让英模精神在脱贫攻坚中褶褶生辉!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我愿用我的忠诚、我的真心、我的行动,绘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因为扶贫,我的青春更精彩!
“将这捧不灭的薪火永远传承”
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三庭员额法官 王侯
12年前,我22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内江市东兴区最偏远的高梁法庭。这里条件简陋,与我的憧憬的样子差距很大。也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全国模范法官”雷昌根。他是庭长,也是带我的老师,带着我爬山路,踩田坎,搭摩托吹寒风,穿短袖钻竹林。日子久了,我也向他抱怨过这样费时费力办案方式。雷庭长却只是笑了笑说:“我脱下法袍也是农民,农村的问题还得用农村的办法解决。”
我曾看见他家访身患重病的被告,不顾床头污秽、嘘寒问暖,并带原告实地探看,打开原告心锁郁结,主动撤诉;我也曾看见他孤身冲进抬尸大闹、情绪失控的维权人群,劝慰死者家属最终自行撤离。他的言传身教,让我真正领悟到“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用心、用情、用法”不仅是他“三心六法”的精髓,也是他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
5年后,带着雷庭长的鼓励与期望,我通过遴选来到内江中院工作,并历练成为一名员额法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坚持“用心、用情、用法”调解的“土办法”来化解知产案件的新问题,利用快审机制,向当事人明理释法、阐明利弊,迅速调解了一大批涉及知名企业的案件。环资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实施后,我主动承担大量跨领域、新类型案件,不断补充新知识、锻炼新本领……啃下诸如此类的“硬骨头”案,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对我这样的年轻法官而言,是一次次宝贵的成长历练。如果说人民法庭5年工作,我传承了雷庭长“为民情怀”,那么,在内江中院近7年的工作历练,更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年轻法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2019年,最高法授予我“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雷庭长得知后,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那一刻我意识到,一路走来,是无数的前辈牵引着我无畏前行。我也将接过他们的薪火,筑牢为民初心,践行使命担当,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服务大局”的征程中再建新功,将这捧不灭的薪火永远传承。
英模代表是全省法院前进路上的闪光旗帜。四川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熊焱表示,学习英模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满怀真情、司法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们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良好作风。全省法院干警要切实把英模精神转化为做好全省法院司法工作的强大动力,用担当奉献撑起司法事业的天空、用赤诚铸就司法事业的辉煌,推动四川法院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