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不是生财的魔杖!从组织挽救的那刻起,就是我修行的开始。”近日,在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面对曾经熟悉的场景,涉嫌受贿的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某庭原庭长当庭认罪、悔罪。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该庭长的转变,源于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坚守政治机关定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心怀大道大德大爱,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在监督执纪执法中传道传情传德,以共产党人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启发良知、唤醒党性、感化人心。
在从严中不乏善意,在善意中体现从严。“纪检监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根本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仰哲表示,要从政治和全局来思考、谋划、推动,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做到刚柔并济。
传大“道”,让迷途者知返
当他惴惴不安地捧着《入党志愿书》,想起自己20岁时举起右手向党旗庄严宣誓的情景……他流下悔恨的泪水:“我变了,从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贪心的魔鬼’,这哪像是一名共产党员?哪像是一位领导干部?”
这是2020年12月福建省纪委监委对一厅级干部审查调查期间发生的一幕。
“刚开始,他同大多被审查调查对象一样,心理落差大,情绪不稳定,对办案人员百般抵触、遮遮掩掩。”该专案组负责人介绍,办案人员始终以同志相称,跟他一道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入党誓词,帮助他回忆从知青到部队、从国有企业到援藏生涯的成长历程、豪情壮举,还特地找来他40年前亲笔书写的入党志愿书,从内心深处唤醒他的党员意识,重拾初心使命。
“这是组织上重新给我指路引道啊!”这名厅级干部终于醒悟,“我必须放下包袱,把我犯下的错误彻底向组织讲清楚,跟过去的我做彻底的切割,面向未来,重新做人。”
类似这名厅级干部的转变不是个例,也绝非偶然。在福建,用新思想“明灯”指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犯错误的同志深刻反省自己,主动交代问题,彻底回归人生正道,已经成为常态。
“从2018年监察体制改革以来,省纪委监委查办的多起党员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没有一例翻供,没有一人上诉。”福建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绩的背后,就是始终坚持以“两个维护”为引领,用思想政治工作“铺路搭桥”,让走入“歪道”的党员干部懂得回头返道。
官无德不可用,商无道走不远。在案件查办中,引导涉案企业主依法合规经营。
“我们在查办某省管干部案中发现,该干部在被留置前,就与涉案的企业主彭某某多次串供,彭某某表示绝对能顶住不说。”一名负责此案的专案组组长对此印象深刻。
对此,办案人员不急不躁,通过推心置腹、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我们不但尽量减少对其经营活动的影响,还从帮助企业的角度为其加油鼓劲、正向赋能。”办案人员介绍,最终,彭某某态度由抵触到认同,如实交代了相关事实,并表示今后不寻租、不行贿、不破坏市场规则、不做蝇营狗苟之事,走好“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这条正道。
对被审查调查对象的亲属亦是如此。福建省纪委监委在对一名省管干部进行审查调查期间,专案组发现他的妹妹涉案,不仅经济上有问题,生活中还有酗酒等不良习惯,对家庭也很少尽到责任。“对社会成员来说,‘道’就是个人修养,经过我们多次教育引导,和她一起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学会照顾家人,一些不良习惯也改掉了。”该案的办案人员在回访时得知她的转变后,倍感欣慰。
传真“情”,用大爱感召教化人
2020年11月,福建某省管干部收到福建省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为其量身定做的一份特殊《提醒函》。
“说句实在话,有点惊怕,但更多是一份感激之情。”这名省管干部不仅发自内心地感谢组织的及时“点拨”,而且主动让其配偶向组织说明情况,调整其配偶工作岗位。
此前,省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通过函询发现该省管干部配偶所在单位与其任职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往来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精心制作了一份《提醒函》,一针见血指出他未及时公务回避的问题,同时充分考虑其主动建议调整配偶的岗位等情况,明确采信其情况说明,并要求该省管干部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从严律己律人,既体现纪法刚性硬度,又饱含组织信任的温度。”该室负责人介绍道。
胸怀“医者仁心”,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对症施治,能“外敷”的决不“吃药”,能“吃药”的决不“打针”。
阳春三月,走进德化县行政服务中心,刚晋升职级不久的该中心一级主任科员陈忠伟正忙着到各服务窗口督查,反复交代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服务。然而,前年他受到组织处理时,一度心灰意冷,对工作时常草草应付了事。德化县纪委监委及时对陈忠伟开展回访教育,鼓励他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县纪委监委来回访后,他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都有明显提升。”对陈忠伟的转变,他的同事看在眼里。
“受到处理后,我心里一直压着块石头,但组织没有忘记我、抛弃我,这次还让我得到晋升职级的机会,这份情弥足珍贵!”陈忠伟表示。
纪法体现着情理,情理寓于执纪执法中,这就需要把握纪法与情理之间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将两者的价值统一起来,相互补充。
不久前,福建省纪委监委某专案组对一名涉案企业主进行取证时,获知这名企业主正在参加一个经贸洽谈会,第二天有个合同项目要签。经请示批准,决定等这名企业主签订合同后再进行调查取证。
“如果坚持第一时间就向他取证,那这家企业有可能损失一笔生意。”这名负责人坦言,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和资金链紧张等多重压力,决不能单纯就办案而办案。
第三天一大早,这名企业主就主动联系专案组成员,积极配合调查。“本来我们企业就错了,但纪检监察机关还在为我们企业着想,让我切身体会到亲与清、情与法的分量。”事后,这名企业主感慨地说道。
扬正“德”,激发向上向善正能量
朱瓦飞檐,白墙高耸,在厦门市集美鳌园景区内,陈嘉庚纪念馆别具特色。作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党员干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
如何让陈嘉庚精神具象化,厦门市积极作为。基地除了让参观者“走进来”接受政德教育,陈嘉庚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大批高校志愿者还积极“走出去”,不断将陈嘉庚生平事迹送进学校、社区、企业、农村、机关。
厦门市的做法是福建省深入开展政德教育的一个缩影。福建省纪委监委紧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围绕一体推进“三不”,深入挖掘八闽孝廉典型人物,广泛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讲好孝廉“好故事”,传播孝廉“好声音”,注重用孝廉“因子”提升廉洁文化吸引力、感染力。
“廖俊波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南平市政和县纪委监委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再次组织当地党员干部观看以廖俊波同志为原型的电影《樵夫·廖俊波》和生平事迹展,学习这位“时代楷模”的政德事迹。
“每次观看都有不一样的感悟。”因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被评选为“廖俊波式好党员”的政和县镇前镇纪委专干叶晶晶说,新征程得有新作为,切实传承好榜样留下的精神财富,更加坚定前行的方向。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一直是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人们的行为。”福建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连续两年在全省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推动政治文化正气充盈,带动社会文化向上向善。
与此同时,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做实分级分类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释纪释法,让党员干部真正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
“看了这个片子,触动很大。”日前,龙岩市纪委监委组织市直单位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观看福建省纪委监委针对何德发一案拍摄的警示片《魂兮归来》,不少党员领导干部表示,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唯有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才不会成为“片中人”。
据悉,近年来,该省注重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拍摄谢晶思、王斌、何德发等省管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片,组织全省厅处级党员干部观看,引导党员干部以失德失范为镜鉴,守好纪律底线和道德高线。
在持续高压态势和警示教育强大攻势下,不少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抛弃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选择相信依靠组织,主动投案自首。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福建省共有291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952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
“传道传情传德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既是方法论,也是实践论,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监督执纪执法理念,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力推动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福建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纪委监委 陈金来、胡志顺、陈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