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纪委监委干部在该县马场镇文丰村智慧农业生态谷实地走访,监督检查。 王勇 摄
“扶贫车间可供就业岗位不多,带动就业能力不足……”日前,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向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下发工作提示单,指出了易地搬迁点后续帮扶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强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的监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查腐败和作风问题
“监督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突出监督重点,也要明晰监督路径,注重方式方法。”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总结运用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中专项治理的工作机制、理念思路,突出“专”的特点、实施“专”的打法,围绕过渡期各项工作部署开展专项监督。
在具体工作中,贵州紧盯乡村振兴中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紧盯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地“走样”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持续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现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653个,立案1100件,党纪政务处分839人。
“由于我们对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够、统筹不力,导致产业项目受到影响。”不久前,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开展监督检查中发现,该县猫营镇对食用菌项目认识不到位,一再推迟购买菌棒事宜,导致种植大棚闲置,产业项目推进缓慢,影响群众的收入。
针对发现问题,县纪委监委及时向猫营镇党委政府反馈,督促猫营镇立即开展整改,每日调度项目进程,有序推进菌棒投入工作。同时,县纪委监委还对该镇工作作风不实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在全县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监督检查,从严督导问责。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短短一个月,猫营镇485个大棚的菌棒全部完成投入,产业项目被迅速“盘活”。
持续用好“一台账、两清单”工作机制
“通过你们的监督指出问题,现在我们基地配备了专门的技术员,还与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我们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了!”日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到该县大河镇和平村茶叶种植基地开展“回头看”时,基地负责人张义红高兴地说道。
今年年初,三都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时发现,该县部分扶贫产业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利益联结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县纪委监委立即将发现问题纳入该县“一账一函一报告”问题台账,以清单化监督方式,列出专门的监督台账和责任台账,通过发送“提醒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对其他项目开展自查自纠。
紧扣过渡期相关要求、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用好“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工作机制,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重点工作,盯紧盯牢所监督地区、部门和单位,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督导反馈、省级排查和挂牌督战等发现的1120个问题纳入台账,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有力保障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
整合监督力量,构建联动格局
贵州切实发挥纪检监察的组织系统优势,统筹用好“四项监督”,整合县纪委监委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力量,探索构建“上下一盘棋”联动监督格局,通过省、市、县、乡协调联动,深入查找并推动解决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将纪检监察的组织系统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真没想到,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村民赵清华在领到600元养蜂项目分红款后,脸上洋溢着笑容。
不久前,大方县纪委监委在整合县委巡察组、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室、乡镇纪委等力量开展联动监督过程中,发现羊场镇陇公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存在产业项目分红资金发放不及时问题,及时督促该镇党委抓好问题整改。同时,结合巡视巡察、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在全县开展“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治理,发现并解决问题135个,推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12个。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坚决扛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政治责任,强化监督职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相关安排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