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
在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李云安家的祖屋旁,有一个面积不大的红军标语纪念馆,里面完好地保存着这样一条标语。
“这墙上的标语讲的是让穷人有饭吃,这就是红军对咱老百姓的好。你们记住,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个标语,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得到。”爷爷去世前的一番话,李云安铭记在心。也正因此,身为皂角湾村党支部书记的李云安,又多了一重身份——红军标语纪念馆义务讲解员。
这条标语是红二十五军1935年3月向鄂豫陕边实行战略转移,在接应红四方面军南下汉中时,途经黄柏塬核桃坪、二郎坝、皂角湾等地,在皂角湾村许家祠堂的山墙上留下的。“那时正值春荒,许多人家里都揭不开锅。财东许云开和地主朱万德听说红军要来,早就逃到了皂角湾村的深山里。为了解决群众春荒之难,红军打开许云开和朱万德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李云安说,为了鼓舞士气,提高红军队伍的影响力,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在许家祠堂的山墙上写下了那条笔力遒劲的14字标语。
李云安的爷爷李定慈,当年就在这支队伍里。“当时,我爷爷在一次战役中腿部受伤,被安置在华阳一个村民家中休养。半年后,伤势有所好转,心心念念寻找部队的他,拖着伤腿一路走到了皂角湾。由于腿伤复发,便留了下来,在标语旁搭了一间茅草屋,守护着标语,期待有一天能与部队重逢。”李云安说。
就这样,从爷爷李定慈到父亲李明富,再到李云安,李家三代人一守就是86年。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在他们一家的守护中,广为流传。
从小便听爷爷讲述红军故事的李云安清晰地记得,爷爷曾经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人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时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的徐海东住在皂角湾村农民向安根家,和向安根拉家常,讲革命道理。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部队驻扎期间,徐海东的警卫员用向家的粮食做了一顿饭,事后给向安根送去50个铜板,以表谢意。
红军战士用村民胡成风家里的粮食做了一顿饭,可主人不在家,战士便把8枚银元放在了胡家香炉里,并在墙上贴了张字条:“胡成风老先生,给你的银元请查收。”
……
“在我们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红军爱民护民的故事。”太白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蓉斐说,“红军过太白时,打富济贫,除暴安民,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被群众称为‘自己的队伍’。”(记者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