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司法局诉前纠纷调解委员会于2020年8月成立,成立的时间虽不长,但4名调解员个个都是大家公认的调解专家,都是从基层司法所退休后选聘到诉调委的。大家来到调委会后,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扎实开展调解工作。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诉调委进一步转变服务作风,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理念。
“宁可早到30分,不让群众等一分”,这是诉调委恪守的工作纪律。
每个月有200多件诉前调解的案子分流到诉调委这儿,很多当事人都住在乡镇,老城区,到新区来调解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虽说有公交车,但还是不那么便当。有些住得远的,要赶1个多小时的车程,怕耽误时间,头一天晚上就住在亲戚朋友家,经常8时30分不到就来到了诉调委。针对这一情况,诉调委主任甄学军与大家商定,为了方便群众,将调解的时间、地点和要带的资料及时准确通知给当事人,不要弄错了。若有调解任务的当天,大家要提前半小时到岗,不要让群众等。
这之后,甄学军带着大家恪守着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时间一长,大家习惯成自然,不管当天有没有要调解的纠纷,早上8点前都到了办公室,相互打个招呼,就开始工作了。一边整理资料,一边交流昨天调解的案件,有条不紊地计划一天的工作。赶8时30分,他们已忙碌一阵子了。有赶早来的群众,也被热情地让到了调解室,递上一杯热水,便开始悉心交谈了。若遇到下班了事情还说不完的,他们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持续作战调解,力争当天调完。就是这样,几位老同志经常是中午吃食堂,下午八九点才走,当回到家的时候已累的瘫成了泥,但心里却很满足,第二天照旧八点就上班了。
“服务群众就是职责,有理没理都得受理”,这是诉调委坚守的工作理念。
诉前调解室里总少不了吵吵嚷嚷的事,更少不了当事人之间的谩骂攻击、恶言相对的场景。面对这种情况,老甄他们分头安抚,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大多数当事人也能听劝,重新坐回到调解室。也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自己的理,死钻牛角尖,争得面红耳赤、相互撕扯,连带着对调解员也恶语中伤,激动时还动手,但老甄他们没有一个人发火,都默默地受着,脸上未显任何怨气,仍是依法依理的劝着,想尽一切办法平息当事人的怒气。因为大家都知道,来诉前调委会的人多少都窝着点火,不把火泄泄,是静不下来调的。大家更明白“服务群众就是职责,有理没理都得受理”,受点当事人的气没什么。
有一回,当事人不服诉调委的调解,又不愿到法院去诉讼,对负责调解的老崔指着鼻子泼口就大骂。谁说都不听,还谁说就骂谁。老崔让大家都别管,自己一句都没吭的受着骂。当事人骂了一个多钟头才停下来,站在办公室里喘着粗气。此时,老崔站起来,给当事人杯子里续上了热水,真情地说“老王,来!坐下喝口水,有啥不满你尽管说,我听着,但咱们得讲理”。那位当事人再没说话,约摸过了10来分钟,突然开口说“崔主任,你也别生气,我就是这么个暴脾气,就凭你的态度,我信你,你们调吧。”老崔呵呵一笑,赶紧联系另一方当事人,很快成功调处了这起纠纷。
“件件纠纷放心上,不让群众多跑趟”,这是诉调委秉承的工作作风。
诉调委老冶这有一个案子,电话联系当事人,对方说不是要找的人。按理说,只要联系不上当事人的案件可返回分流中心,走法院诉讼。但老冶没放弃,按照材料上给的地址,骑上自己的电马子,一个人到西晨尚品小区家里找去了。去了两次都没人,问物业、邻居也没一个人知道,更没个联系电话。老冶不甘心,又去了两次,总算找着了。一问才知道当事人把电话留错了,这几天刚从外地回来。当事人也从邻居那里知晓,老冶为了找他,专程从新区到老城区来来回回好几趟,着实不容易,硬要给老冶承担交通费,但老冶一口拒绝了,郑重地向当事人说:“我跑几趟不要紧,只要能调好你们的纠纷就行。”
还有诉调委的老郑,今年3月份接手了一个纠纷,当事人是花寨的一位农民,2019年受雇本地一个工程公司到新疆施工,不慎从高处坠落,盆骨等多处重伤,目前治疗结束,但仍在康复中。老郑考虑到当事人家离诉调委路程远,行动又不便,就决定以电话方式先和伤者沟通调解意见,再与另一方协商,这样就让当事人少跑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反复复几次意见交换,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公司一次性支付了54万元的赔偿金,同时还承担了前期垫付的6.7万多元的医药费。调解协议当天,伤者感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劲的向老郑鞠躬,而老郑却关切地说:“这是我们应该的,回去好好养伤,还有什么需要的,就打电话给我们。”
甘州区诉调委的每一名调解员就是这样,把每一名当事人当作家人、当作朋友,心里想着他们,急之所急,想之所想。大家始终坚守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将件件纠纷放在心上,永远秉承着一名调解员的初心,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一心扑在调解工作上,仅今年4个月就成功调处了328件纠纷,以无怨无悔的执着诠释着基层调解员的敬业精神,以扎实高效的调解维护着社会稳定。(张掖市甘州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