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走进安徽省舒城县南港镇过湾村新时代广场,竖立着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块牌子,特别醒目。
“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过湾村通过近几年基层治理的“沉疴新疾”,从以前的“问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村”“网红打卡村”,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典范。
过湾村位于舒城东北角,离县城大约10多公里,在南港镇和百神庙镇的交界处,从西向东的南港河,在这儿转了个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村曾是一个矛盾纠纷频发、违法犯罪较多、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问题村’。后通过综合治理、警村协作、多方参与的方式,合奏‘共治交响曲’,现如今蝶变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社会治理格局。”过湾村党支部书记沈永清说。
拔掉穷根,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过去,这儿房屋大多依河埂而建,全村除了种植水稻,几乎没有其他产业,一到洪水泛滥年份,庄稼几乎没有收成,成了全县有名的“穷村”,各类社会问题亦突显出来,1996年,该村成为全镇社会治理“倒数村”。
穷则思变,过湾村两委找准问题症结,及时谋划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发挥“传帮带”作用和吸引返乡大学生创业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等多种措施,实施了土地综合治理和村庄整治项目,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和电商产业的发展。近年,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全县经济发展强村等。
“年青时我走了点弯路,在看到身边人一个一个逐渐勤劳致富后,我决定出外闯荡,在昆山从零开始,靠自己努力,承包建筑工程,越做越大,吸纳了老家四周许多有志青年一起致富。”过湾村民胡茂建深有感触地说。
开对了“药方子”,拨掉了穷根,思想观念的转变,过湾村社会治理大踏步前进。
警村协作,“小联动”助推“大治理”
社会治安是基石,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舒城县公安局南港派出所从细微入手,让警力沉下去,向民间要警力,参与组建治安巡控力量,确保每个大一点的自然村组都有自己的巡防队伍,吸收了包括村包片干部、村民组长、中心户长、老党员和一些“不安份”人员组成,民警主动负责定期给巡控人员业务培训,后随着“一村一警”“江淮义警”等工作的及时推进,驻村民警深度融入村级社会治安管理,让“义警+志愿”蔚然成风,分布在田间地头,有力地促进了辖区平安稳定。
“在各个自然村发展综合素养较高的青壮年加入‘江淮义警’,让留守人员组成治安管理的志愿者,相互邻里守望,形成警民协作打造共治格局。”驻村民警何旭告诉笔者。
分片问诊,分步瓦解源头矛盾
过湾村在致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土地、邻里、生活等各种矛盾问题。面对“成长的烦恼”,光靠村干部和村警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在各个村民组物色和设立了联调小组,由包片村干部+村民组长+治安中心户长+N(本地老党员、知名人士、有威望村民)组成,小纠纷就地解决。遇到较大问题或疑难纠纷,上交村委会,由全体村干部、村警协商解决。
去年,村民王恩春、王永长两家因相邻一米土地归属权问题多次发生争吵,村民组将矛盾递交至村部后,沈永清书记带领村包片干部在深入两家了解清楚情况后,经现场勘定,钉下了分界线,平息了纷争,从此两家握手言和。
笔者从南港派出所了解到,今年以来,过湾村已连续三个月成为辖区无警情村。据悉,从2018年至今,该村矛盾纠纷无一例上交派出所或司法所。
村还是这个村,人还是这些人。采访时,聊起现在的生活,无论是村干部还是群众,摇头的少了,点头的多了。(王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