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动态 > 我市召开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闻发布会

我市召开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6-02 来源: 天津市公安局 作者:佚名

  5月31日上午

  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大厅

  召开我市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闻发布会

  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亮,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市教整办副主任黄国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市教整办副主任王德群,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市教整办副主任周思远,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景涛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亮同志介绍

  这次教育整顿自下而上在我市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区级党委政法委和区级政法单位,以及全市各监狱、戒毒所,从2月底开始至6月底基本结束。第二批为市委政法委、市政法各单位,从8月开始至10月底基本结束。教育整顿共分: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4月8日,我市第一批教育整顿从学习教育环节转入了查纠整改环节,目前,查纠整改环节正处在关键阶段。

  教育整顿启动后,市区两级党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组建6个市级指导组和1个监狱戒毒专项工作组,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督导指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在学习教育环节,紧扣忠诚、纯洁、可靠的根本要求,以领导带头先学、网络答题促学、专家辅导精学、现场参观研学等“八学”方式,统筹推进政治、党史、警示、英模“四项教育”,促进广大基层干警的忠诚思想根基进一步筑牢、纪法意识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动力进一步激发。

  在查纠整改环节,紧盯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两大任务”,3.5万余名政法干警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对2018年以来的6万余件执法司法案件全面进行自查,市教育整顿办对10件重点问题线索进行挂牌督办,市级政法单位、各区教育整顿办对85件重点问题线索进行挂牌督办,一批害群之马受到严惩。紧紧扭住顽瘴痼疾整治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2569个执法司法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建立健全483个制度机制,一批顽瘴痼疾得到深入排查整治。

  

  张亮同志还介绍了我市政法机关

  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的十二条工作措施

  一、积极推动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

  建立健全涉法涉诉案件听证制度,实行政法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包一保”(包案件、包查办、包结案、保稳定)制度,推动化解一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二、深入开展未办结案件攻坚

  深化“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问题专项整治,集中突破一批立案难、破案难、执行难、发还难案件。掀起“万兴三问”和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大讨论活动的热潮,教育干警办好每一起小案件、解决好每一起小纠纷,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坚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打击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和黄赌毒、盗抢骗,以及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服务“五进”活动

  广泛建立“社区法律工作室”,加快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组织政法干警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进单位,采取以案释法、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措施,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五、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加强全市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实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联动,综合运用诉调、访调、公调、检调、律调等方式,加强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多元化解、源头化解。

  六、健全完善“每月当一天网格员”制度

  组织政法干警每月利用一天时间深入社区、村居,以网格员身份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七、加快智慧平安社区建设

  全面创建平安社区,加大社区治乱、保安全力度,推动解决群众停车难、消防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让群众安全更有保障、生活更有尊严。2021年完成全市3300个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任务。

  八、认真落实政法英烈家属、

  见义勇为英雄及其亲属帮扶政策

  认真落实政法英烈家属、见义勇为英雄及其亲属帮扶政策。定期走访慰问政法英烈家属、见义勇为英雄及其亲属,实施精准帮扶,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九、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持续打击非法集资、虚开骗税、地下钱庄等犯罪活动。推动解决一批涉企积案、挂案,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出台一批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法治引擎。

  十、着力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力度

  着力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多元救助机制,严格落实诉讼费缓交、免交政策。开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等提供诉讼服务。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的安全保护,切实筑牢校园、医院安全屏障。

  十一、不断优化政法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把群众满意率和服判息诉率上升、涉法涉诉信访上访率下降纳入政法工作重要考核评价标准,拒绝接受当事群众任何名义、任何方式赠送的锦旗、感谢信,真诚为民服务,切实为民减负。

  十二、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

  市级政法机关结合本系统实际,进一步强化执法司法领域“放管服”改革,细化完善出台一批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事项。深入开展作风整治,让群众办事不难、办证不烦,做到办案、办事不求人。

  

  发布会上,来自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请问法院系统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有哪些举措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市高院加强统筹指导,出台了“我为群众为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制定了20项工作措施。

  聚焦司法领域群众的“急”事,“加快速度”办。大力推动网上立案,群众不出门就可立案,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将物业纠纷、民间借贷等案件转入速裁团队集中办理,建立起类案同审、多案连审的审理模式。

  聚焦司法领域群众的“难”事,“主动服务”办。走进校园讲安全,比如北辰法院面向3所中小学,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校园霸凌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讲情理,比如津南法院围绕民法典中婚姻家庭、高空抛物、民间借贷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走进机关讲法治,比如河西法院与辖区交警座谈、深入社保局等机关,结合审判实际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执法水平提升;深入企业促发展,二中院,海事法院,南开、铁路法院到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港等56家企业,提高法律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群众司法领域的“愁”事,“想方设法”办。持续加大诉前调解力度,让群众不用打官司就能解决纠纷。一中院、宝坻法院选派调解能手组成专业团队,成立了“秀云”调解室、“凤霞”工作室;三中院、武清法院专门设立律师咨询窗口,提供公益法律解答服务;南开、红桥法院实现一街道一名员额法官入驻矛调中心,面向群众说法释理;静海法院延伸服务触角,“阵地”前移交通事故一线,与交警部门快速处理事故纠纷;宁河法院主动介入化解村民纠纷,避免矛盾上行,助力村民无讼生活。

  聚焦司法领域群众“盼”的事,“加大力度”办。市高院积极推动司法裁判执行联动工作,联合交管、房管、银行等部门,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加大强制执行,切实解决执行难。东丽法院尝试通过“直播+网拍”形式集中处置涉案财产。

  

  检察系统围绕为民办实事提出了“四项承诺”、“四个安全”“四个通道”等具体措施,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践行“四项承诺”:一是承诺降低“案-件比”至1:1.5以下。各级检察院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压缩不必要的诉讼环节,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诉讼负担。截至目前,“案-件比”为1:1.11。二是承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平均适用率保持在80%以上。做到准确、规范、适用,积极修复社会关系,节约司法资源和当事人诉讼成本,全市检察机关对这项制度的平均适用率为89.6%。三是承诺司法救助做到“应救尽救”。加大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司法救助力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四是承诺对群众信访案件做到件件有回复。优化12309检察服务平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对群众来信来访,在7日内100%作出程序回复,3个月内100%答复办理过程或结果。

  守护群众“四个安全”:一是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深入推进“断卡”行动,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电信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340人,提起公诉364人。二是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会同相关部门对食品、药品安全实行全链条保护。三是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结合办案,全面摸排窨井盖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平区检察院与区有关部门深入小白楼街的一个社区,调研解决了附近道路常年积水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受到社区居民“点赞”。四是守护水资源安全。落实“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守护碧水清波。

  畅通便民利民“四个通道”:一是畅通法律服务通道。全市21个检察院的“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让法治的种子在校园开花结果。河西区检察院在社区开设“法治小剧场”,津南、蓟州等区检察院牵手抖音、快手等平台,多维度打造宣传载体。二是畅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通道。推进落实值班律师全覆盖,设置律师维权“绿色通道”,构建良性互动的检律协作关系。三是畅通代表委员联络通道。各级院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共计58场次,征求到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301条。四是畅通“向群众汇报”通道。全面推行公开听证制度,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河东区检察院深入社区开展涉黑恶案件回访调研,进一步增强社区群众“安全感”。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入列轮值,开展“我是法治宣讲员”等实践活动。

  

  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请问我市公安机关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强化破案攻坚,进一步做强市公安局、滨海新区公安局和15个区公安分局两级反诈中心,实行技术资源捆绑作战,连续发起集群战役,保持严打态势。我们深化劝阻反制,搭建预警防范系统,建立完善联动机制,构筑拦截防线,累计劝阻汇款126万余人次,市反诈中心止付涉案金额7200万余元。我们聚焦“两卡”犯罪,加强电话卡、银行卡风险排查和源头治理,开展“断卡”行动,抓获此类嫌疑人1500余名。我们加强宣传防范,发送提醒短信,印发宣传手册,发布反诈提示,开展200余场宣传活动,张贴海报17万余张,走访110余万人次。全市立案数同比下降30.1%,破案率同比上升249.9%,抓获嫌疑人3682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我市得到有效遏制。

  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市公安局坚持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回应“热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有获得感。比如,针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组织“昆仑”“净边”等系列行动,全市命案、枪案、绑架案、爆炸案100%全破,“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21.1%。比如,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在全市划分3581个警格、配备3574名社区民警,深化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为人民安宁筑牢坚实屏障。再比如,深化“万名民警进百万家”活动,开展信访积案大起底、疑难信访领导包案等工作,累计化解信访事项1500余件。又比如,推动交管、出入境、人口等服务事项向社区延伸,建设公安政务服务线上新平台,开通24小时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不断优化便民服务。

  

  请问司法行政系统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共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开展了哪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一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暖商安企“加油站”。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成立“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加强线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执法单位制定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等16项举措,在利企惠民上出实招、求实效。精心打造天津市企业家法治服务中心,选派140余名专家学者和律师驻场咨询,围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问题处理、决策参谋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聚焦群众法律需求,架起法律服务“连心桥”。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12348”热线实现7×24小时全业务、全时空服务,今年以来共解答咨询16.2万人次,满意率99.5%。积极回应困难群众期待,做实做优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积极引导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上半年全市律师累计服务时长2.2万余小时,河西区在149个社区设立“法律工作室”,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公证员轮流驻点,宣传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获得群众点赞。

  三是聚焦维护和谐稳定,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完善访调、公调、诉调、检调对接机制,指导推动251个调解组织、727名调解员驻进全市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案件3182件,成功1828件。紧盯婚姻家庭、老年人维权、征地拆迁等民生领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10万余次,调解案件1.3万余件,成功率达98.9%。

  四是聚焦深化简政放权,开辟便民利民“快车道”。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深化信用承诺审批,加快推进简单证照类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优化公证法律服务,将54项“最多跑一次”和“零跑腿”的公证服务事项,拓展为96项和81项,大幅节约群众办证成本。持续推进公证远程视频试点建设,目前已有10家公证机构承办远程视频公证业务,办理视频公证230余件。

  


原文链接:http://ga.tj.gov.cn/gaxc/gayw/202106/t20210601_5467345.html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