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民生 > 守中斋临池杂述(五)

守中斋临池杂述(五)

发布时间:2021-06-10 来源: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书法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刀的历史,一是用笔的历史。刻迹的载体主要是金石,工具是刀斧,墨迹的载体主要是绢纸,工具是笔。一个体现金石趣味,一个体现笔墨趣味。

  书法的纯艺术化我觉得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比不过绘画。绘画和刻印都是从书法里发展出来的。

  嗓音是先天的,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好的嗓音通过刻苦学习练习,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歌手。书家也有自带的禀赋和气质,通过学习,呈现不同的面目。书法的值得玩味的、有趣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写,每个人都会写的不一样。

  我们的审美传统,是儒家的中和之美占主导地位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书法也不例外。

  中国画、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艺术都是十分注重主体的内心体验的。

  站在今天的书法艺术创作的立场上,历史遗存的砖文是原生态的“俗”,需要书法家站在艺术创作与时代审美的立场上对其雅化,以新的形式美、新的笔墨表现力来重塑与再现砖文原型,使之成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与时代审美特征的书法创作。

  我觉得在没有探索成功以前,不要多说话,更不要去办培训班!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展现作品,不要展现过程。

  书法作品要让人看得懂,才能与人交流。白居易写诗念给老妪听,直到能听懂为止。书法何尝不是如此?!一幅作品,要雅俗共赏,给人视觉上的美感,精神上的愉悦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便非常成功。一幅书法作品首先是用眼睛看的,其实才是用心感受。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一幅书法作品给人的视觉上的美感,是首要的,就像人们听音乐一样,首先要音律旋律美,动听才能打动人,无论是欢快的,忧伤的,恬静的,空灵的。但各有规律,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书法作品与写文章一样,文章修辞章法学的再好,是要为所写的文章的内容服务的,离开了这个,修辞、章法、结构等都无存在的必要。书法作品也是如此,笔墨技法等都是要为所画的内容服务的,离开了这个,就如对仗工整,技法娴熟的前提法八股文一样,虽然让人感觉到工整,却无生气,规规矩矩,笔墨浓淡枯湿、章法布白,都要为所书的内容服务,为书家的立意、思想服务的。不可离开此谈书法。

  虽然提按顿挫,浓淡枯湿的技法非常娴熟,但所书的作品立意不高,充其量只是一个书匠而已,绝非大师,也难以称为书家,因为一个书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以上技法只是表达书家思想、立意、情感的工具而已,一幅作品要想真正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立意等,娴熟的技法功夫之外,要多读帖,多读书,多思考,多联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能成正果。

  小时候就喜欢糖的甜味,长大后知道了茶、酒、咖啡的味道。阅历丰富了你的感受,书法亦是如此。艺术是有门槛的。

  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是个性要从共性来,个性需要共性的养育。

  当今社会书法发展的土壤是什么样的?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书法有何影响?!

  当下很红的某一相声团体给书法带来一些启示:要不要继承,如何继承,如何创新。不计其数的传统段子都是其演员的必修课,一些当红演员因此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对书法人来说,是不是也要多学一些碑帖!是否可以借鉴。

  当今刻字和篆刻都是对书法的发展,说刻字是对书法的发展,是因为当今的刻字和古代在兽骨龟甲和木牍竹简上刻字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的几千年的书法史上沉淀了浩如烟海的书法著作和论述,这些论述和流传下来的刻迹和墨迹共同组成中国的书法体系。要谈创新,只有守住这些东西,把这些东西研究好了,我们才能有资格说创新。不能离开此谈创新!是谓守正创新!

  人们在日常使用的东西,把它艺术化、美化,才出现艺术品。比如茶具、家具、建筑等等。并不是一产生就是艺术品。文字也是这样的。

  怎样看待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和艺术个性的关系?

  不要以为专业的高端的老百姓就看不懂!在说别人不懂的同时,最好能够反思一下自己。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老百姓看不懂正因为你是不够专业的!老百姓里有高人!脱离了人民群众,不接地气,这样的作品也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的!

  若不擅隶,是不成书家矣。大众说楷书是基本功,书家说,草书最见性情,小楷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探索文字渊源,甲骨文金文又不能不学,书法人太难了!

  草书见性情,古文见学问,隶书见趣味,小楷见功夫。学到了一定的阶段,觉得诗、书、画、印都要学……你做好准备学书法了吗?!

  

  

  

  

  

  

  


原文链接:http://ah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1/06/id/6080283.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