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引擎为目标,致力提升司法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建设效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探索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多元解纷新模式,助力网络空间争议“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优化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科技赋能强化在线诉讼体系功能
一是全面深化全流程在线诉讼。升级5G智慧审理平台,优化升级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在线诉讼功能,研发“点即达”智能短信送达系统,创新应用失联修复技术,解决短信送达无回音、无实效问题,成功实现送必达、达且应。出台全国首个在线审理规程,首创在线交互式审理、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在线联审等方式,平均在线庭审时间缩减至23分钟,为当事人提供全流程“不打烊”在线诉讼服务。二是科技助力司法提效增速。研发数字金融协同共治“Rong”平台、类案批量智审系统、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E链智执”执行工作平台等一系列功能完备、运行顺畅的智能创新应用,实现自动繁简分流、要素智能比对、文书一键生成,推出全国首个5G智能“YUE法庭”,实现不同场域法官、人民陪审员远程异地同框同步开庭;运用司法区块链实现有效存证,以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分析、降低沟通成本、减少辅助性工作,大幅提高案件审理效率。三是创新孵化智慧司法应用。不断丰富“智慧法院”内涵,积极拓宽现代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一链两平台”为核心的智慧信用生态系统,积极推动法院信息化创新建设,打造司法科技创新实验室,共同推动前沿科技与司法实务深度共生,开展高水平司法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在线立案率99.9%,有效电子送达37万次,电子送达适用率94.4%,在线庭审率99.8%。实现了电子证据的“一键调证”,破解电子数据取证认证难题,依托“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化解证据交换受阻难题,存储各类电子证据逾1.5亿条,促进电子证据真实、快速固定以及合理采信,引导当事人在线举证质证。
二、高效解纷完善案件快审快执机制
一是着力发挥同类案件示范性化解的引导作用。对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同类型案件,拓展“在线庭审+在线旁听参与”的解纷新场景,在一场示范庭审中邀请2500余名类案当事人线上旁听庭审,以可视化精准裁判指引,鼓励同类型案件当事人自动和解,实现判决一个、化解一批。二是简化文书助力审判提速。运用智能审理系统推动纠纷类型化区分和裁判文书要素式拆解,推行知识产权审判要素式快速审判机制,形成8个逻辑层次、312个逻辑分支以及1000多个审判要素,支持机器自动学习算法,庭审过程中直接围绕争议的特定要素进行审查,简化庭审程序和裁判文书样式,推进案件自动化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三是实现执行案件“三元分流”。运用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对执行案件实行在线集约管理和繁简分流,以在线执行为原则,对执行案件实施分段集中办理、全程实时监管,根据执行阶段、难易程度、执行主体对执行案件实行“三元分流”——即以执行程序前先行“前置分流”、智能分析结果后“快执分流”、特殊案件集中“类案分流”,有效提高执行质效,保障执行规范。
三、协同共治构建在线诉源治理格局
一是深化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联合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律所等30余家单位,建设“1+N”共治联盟,让更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引入62个调解机构、1144位调解员,成功调解纠纷3.6万件,跨域解纷成效获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高度称赞。首创“枫桥E站”解纷站点,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平台多点布设,调解纠纷3236件。与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签订《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合作协议》,配套出台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纠纷解决生态的工作意见等纠纷化解规程,细化诉调漏斗式过滤机制,全方位节省当事人时间、经济成本,提升区域诉源治理效能,确保智慧平台规范化、标准化运行。二是创新“云调U链”工作机制。携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汇聚专业解纷“最强大脑”,构建专业解纷格局,提高非诉化解能力;创新数字金融“五链协同治理”多元化解模式,建立多源分析、多维评估、多重预警的纠纷化解机制,实现诉源治理、协同共治,逐步实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于非诉阶段的目标。三是推动构建“协商+调解+诉讼”三级解纷机制。整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各类解纷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调解力量的作用,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快速高效解决纠纷,推动构建诚信有序的网络秩序,鼓励当事人将自行协商作为纠纷解决的第一选择,倡导合理索赔、主动赔偿的诚信解纷理念,有效规范网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