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舆情 > 诊断评估可操作 客观公正显规范

诊断评估可操作 客观公正显规范

发布时间:2021-06-16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不断推动下,为更加科学、客观、规范地开展戒毒人员的现场诊断评估工作,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一所)诊断评估中心以落实诊断评估实施细则为契机,组织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在深入学习,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省一所实际制定了诊断评估实施细则。旨在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并可操作的对戒毒人员在所期间的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客观评价。

  2021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场所执行封闭执勤管理模式,评估工作按照原有模式开展。从4月份起,诊断评估中心对戒毒人员一年后和期满前综合诊断评估按照新的评估实施细则逐项组织实施。各中心专职民警各司其职,按照文件中关于诊断评估的新要求,首次在评估过程中使用了多种针对性量表和专业设备,对戒毒人员进行客观评价,新的诊断评估实施细则具有以下特点:

  戒毒医疗脱毒瘾 戒治结合促健康

  戒毒医疗中心医务人员通过对参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一是通过对基本生命体征检查,了解身体机能是否通过在所期间的药物治疗和因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而有所改变和提升。二是采用戒断症状表、稽延性戒断症状表及简明精神病评定(BPRS)进行测评,了解戒毒人员是否消除戒断症状和脱毒稽延性症状;三是通过入所体检和定期体检取得的数据对比,客观评价身体病理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体质测试为先导 康复训练显成效

  入所体质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初步掌握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通过开展包括身高体重比、反应时、肺活量、耐力等方面的测试,了解戒毒人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再按照年龄分组及《国民体质测试标准》,出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通过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身体康复训练,提升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通过运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康复训练中心专职人员依托设备测试,一是科学、客观评价康复训练效果,了解戒毒人员戒治期间身体情况是否有所改善。二是查看戒毒人员运动处方履行情况,作为戒毒人员的重要考核内容。三是进行运动宣讲,鼓励期满前戒毒人员出所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运动戒毒”替代对毒品的渴求,以健康的体魄彻底摆脱毒魔的控制。

  

  

  

  

  综合分析戒心瘾 心理矫治是关键

  心理矫治工作是教育戒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从戒毒人员入所开始,心理矫治中心及时介入,根据戒毒人员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工作。诊断评估实施细则实施以后,中心专职人员首次对诊断评估戒毒人员使用SCL-90心理测试量表,利用阳性因子对戒毒人员人格进行深层次综合分析,找到吸毒人员成瘾依赖的根源,从“心瘾”出发,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戒毒人员科学认识自我,达到心理测试预期,保证综合教育矫治效果,彻底戒除毒瘾。

  

  教育矫正作铺垫 理性回归打基础

  教育矫正中心主要开展禁毒、戒毒知识和民法典等内容的考试,检验一年多来日常课堂化教育的成果,让戒毒人员知晓法律常识,疾病预防卫生知识等,其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关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法律知识的普及,同时通过查阅档案,了解戒毒人员入所前的基本情况,开展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评估,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回归。

  新诊断评估细则的落地开展,既规范了戒毒人员诊断评估的形式,也为戒毒人员综合戒治效果提供了客观性、科学性、专业化的评价指标,有效的避免了戒治执法过程中,因潜在人为因素导致的执法不公风险。通过“五大中心”的实体化运作,携手合力,从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文化、法律知识掌握等方面对戒毒人员进行综合考评戒治效果,同时也使教育矫治各项工作按照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规范化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综合诊断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同时,将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信息录入,为贵州省司法行政戒毒大数据综合业务系统提供了专业数据保障。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ywgz_97/jyjd/202106/t20210616_68514539.html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