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关注 > 【安徽法制报】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省司法厅举办第四届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

【安徽法制报】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省司法厅举办第四届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1-06-26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图片中的食品饮料只是普通的零食,这是真的吗?”课堂上,民警正向学生们提问。“是假的!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毒品吸一次不会上瘾,是真的吗?”“吸毒能减压,是真的吗?”“吸毒能减肥,是真的吗?”“吸毒能变聪明,是真的吗?”“吸食新型毒品是无害的,是真的吗?”以上的一连串问题,答案都是“假的!”可你知道,为什么是假的吗?走进2021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戒毒民警为你撕下毒品身披的那些伪装。

  6月26日第34个国际禁毒日当天晚间,由省司法厅、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省戒毒管理局、省广播电视台农业·科教频道共同承办的2021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在安徽广播电视台精彩开讲。这是我省自2017年以来第四次精心录制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并在“6.26”节点安排播出,是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持端口前移、预防为先,主动践行禁毒戒毒社会宣教职能,生动开展“3+N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有力举措。

  

  “全民参与、为爱护航,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活动启动

  厅长访谈

  6月11日,在公开课录制现场,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姜明接受采访,就举办公开课的目的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姜明厅长,您好,请介绍一下举办这堂公开课的目的和意义?

  姜明:禁毒戒毒的难点在于毒品的成瘾性,人们常说“一次吸毒、终身想毒、一生戒毒”,所以开展预防毒品教育是防毒的“疫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

  我们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宣教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一最容易被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制度化、系统化开展识毒、防毒、拒毒、禁毒教育,教育青少年永远“拒绝第一口毒品”,牢牢把住吸毒人员的入口,减少吸毒人员存量。

  记者:据了解,这样的公开课已经举办四年了,效果如何?

  姜明:四年来,省司法厅和教育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全省所有的中小学都要通过电视或微信等新媒体组织学生收看,让其成为孩子必上的一课。四年来,有上千万青少年或学生家长收看了公开课,对教育引导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堂课也是国家禁毒委关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的安徽品牌节目。

  记者:今年的公开课和往年有何不同?

  姜明:今年,我们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线下,我们举办了精品课比赛,成立了公开课宣讲团,组织开展了禁毒戒毒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三进”活动。线上,就是我们几部门联合录制的这堂公开课,我们将在禁毒日期间,组织学生收看,全媒体推广,着力营造禁毒工作全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民参与 干货更足互动更多

  此次公开课突出“全民参与”主题,第一次将戒毒民警、中小学生、中科院研究员、高校心理学教授、戒毒人员家属等各领域人员聚集在一个舞台上。节目中,戒毒民警担任讲师,为演播厅的青少年们现场授课,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生动讲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详细介绍识别毒品陷阱的方法。戒毒人员家属现身说法,真实展现因毒品而走向破碎的家庭,以此警示青少年珍视身边的家人拒绝第一口毒品。相关专家从科学角度解释毒品成瘾的生理机制和心理原因,唤起全社会拒绝毒品的坚定决心。

  为了呈现最佳的宣讲效果,5月12日,省司法厅、省戒毒管理局举办“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精品课程评比大赛,旨在从来自各戒毒单位报送的17个禁毒戒毒精品课中,评出质量最佳、课堂效果最好的课程,在全省范围重点推广,并搬上电视屏幕。经过激烈角逐,戒毒民警王凡和刘熙同摘得一等奖,他们的课程得以入选公开课。

  参与讲授的民警不仅要征服专业评委的“挑剔”眼光,还要经过部分师生们的检验。今年以来,全省戒毒系统加大力度开展禁毒戒毒宣传,在做好所内戒毒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出场所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三进”活动。目前,已在合肥、宣城、蚌埠、滁州、宿州等地区开展禁戒毒宣传30余次,受教育人数近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

  经过如此严格的选拔,今年的公开课干货更足、互动性更强。在录制现场记者注意到,授课民警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听课兴趣。王凡仔细讲授了毒品的种类、形态,从第一代由植物经过物理提取的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到频繁出现在娱乐场所的冰毒、K粉、摇头丸第二代合成毒品,再到能够产生兴奋、致幻、麻醉效果且迷惑性更强的RUSH饮料、恰特草等第三代毒品,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帮助青少年提高辨认毒品的能力。

  

  “图片上这个在车祸现场疯疯癫癫的男子叫杨逊。2020年12月14日在广西贺州市,杨逊在吸食毒品后驾车出门,在开车过程中产生严重幻觉,将人行道上的行人看成仇人,踩死油门向其撞去,造成了2死4伤的惨剧……”讲述时,王凡在台上观察着同学们的反应,她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看到车祸现场的照片时,眼中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有的学生还用手捂住了眼睛不敢再继续往下看。合肥市奥体小学四年级学生王梓萌感慨地说:“毒品太可怕了,让人变得失去理智,对无辜的陌生人痛下杀手。我会记住警察老师的教诲,回去告诉我的父母和同学,千万不要沾染毒品。”

  

                                                       公开课录制现场

  

  

  层层递进 讲深讲透毒品危害

  毒品之害猛于虎,可为了掩盖其本质,它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衣。为了讲深讲透毒品危害,公开课的主办单位用心做了课程设计,四节课“毒之形”“毒之毒”“毒之防”“毒之诫”,层层递进,循循善诱,巧妙设疑,注重启发。

  第一课“毒之形”,是一节简单易懂的毒品常识科普课,旨在帮助青少年擦亮眼睛,识别毒品伪装,从根源上远离毒品,从而拒绝第一口毒品;

  第二课“毒之毒”,重点展现了毒品的危害,青少年吸毒不仅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祸及家庭,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有人吸毒造成家破人亡、亲人反目。另外,吸毒还是社会问题,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引发刑事犯罪。

  第三课“毒之防”,戒毒民警李瑾先后抛出了6个“是真的吗”问题,揭秘了犯罪分子常用的诱骗青少年吸毒的套路陷阱。这些套路陷阱对于青少年而言都具有迷惑性,如果不加以防范,就有可能坠入毒品深渊。

  

  第三课“毒之防”揭秘犯罪分子常用的诱骗青少年吸毒的套路陷阱

  李瑾讲述了几个真实的案例。我省警方曾查获一名吸毒女子,身高162厘米,体重180斤,女子声称其吸毒的动机就是为了减肥。结果毁了健康,毁了人生,进入了高墙。还有一名母亲看到女儿备战高考非常辛苦,听信宣传给女儿购买了“聪明药”。女儿服用后,发现上课专注力提高了。但是没几天,就开始头疼、恶心、掉发。妈妈给她断了药,可女孩已经离不开这种药了,不吃就会烦躁易怒浑身难受。她偷偷上网找药、买药,越吃越多,最后被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测后告诉她们:所谓的“聪明药”其实是毒品。

  这些惨痛的教训本可以避免。李瑾送给青少年防毒六大攻略:一、不要去高危场所,不要光顾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二、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三、不要被新型伪装毒品所迷惑;四、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品饮料;五、不要被“友情绑架”,要学会拒绝;不要逃避现实,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第四课“毒之诫”,以一部微电影《少年梦魇》导入。影片中,乐乐从快乐善良的孩子变成深陷毒品的“问题少年”,一切都毁于其吸上的第一口毒品。现实中,与乐乐有着相同经历的是李阿姨的女儿,正在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李阿姨鼓起勇气来到现场,说起女儿声泪俱下。主持人现场念出了李阿姨女儿写下的“我的忏悔”,一言一句,都在向母亲表达歉意;一笔一划,都写满了后悔和自责。

  生命清单 温情唤醒新生渴望

  毒品的可怕昭然若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些错,永远不能犯!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你生命中最想做的十件事是什么?”在公开课的主题班会环节,主持人和现场所有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分享了几名戒毒人员写下的“我的生命清单”。

  戒毒人员张某在“生命清单”里这样写道,“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有如下愿望:第一,不会再碰毒品、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第二,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好好孝顺他们;第三,好好学习,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手艺,努力工作;第四,找一个爱我的老公,组建一个温暖的家……”

  戒毒人员彭某在“生命清单”里列出的十件事大多和母亲有关:“每天陪妈妈散步聊天、做饭给她吃、陪她去她想去的地方旅游……”

  戒毒人员写在“生命清单”里的那些事,在一般人看来多是日常生活的寻常事。然而,因为万恶的毒品,这些普普通通的幸福对于戒毒人员来说,都是难以靠近的。有些甚至永远无法再实现,因为他们的亲人已经彻底离开了。

  “谁都想拥有100分的人生,但生命的抉择全在一念之间,毒品不仅会侵蚀你的生命,更会让你远离至亲,希望他们的回答能为所有人敲响警钟。”主持人点出了“生命清单”的警醒价值,生命中最珍贵的是健康、自由和亲情。健康的身体安放我们的灵魂,亲情让生命有血有肉、光彩夺目,自由就是可以放手追梦。然而,毒品却会不断消耗宝贵的生命,健康、自由、亲情都会渐渐远离。

  这一番话发人深省,令人感触良多。最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现场全体同学一起进行了禁毒宣誓,“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不忘耻辱,坚决与毒魔作斗争,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保证不吸毒、不贩毒、不制毒、不种毒,积极检举涉毒违法犯罪行为,自觉抵御毒品的侵蚀,积极投身于禁毒斗争,我将履行禁毒誓言,为国家禁毒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场学生进行禁毒宣誓

  学史力行 主动作为办好实事

  再过几天即将迎来党的百年华诞。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着力做到学史力行,积极开展“3+N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在稳步推进“预防教育、专业指导、亲情修复”的基础上,创新做好为民服务N个自选动作,本次公开课正是预防教育的活动内容之一。

  对于吸毒人员来说,成功戒除生理毒瘾后,能否顺利回归社会始终都是一大难题。今年,在省戒毒管理局指导下,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合肥市瑶海区社区工作事务所针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共同制定了“续航接力计划”。

  多年来,我省戒毒系统一直在积极构筑“无形的管理、有形的支撑、专业的指导、终身的服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格局。在全省范围已建立覆盖合肥、阜阳、六安、滁州、宣城等10余个地市的22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真正将戒毒工作从场所内延伸到社区里,扩展到群众中,通过“引上路、扶上马、送一程”,帮助更多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走出毒霾。去年,省戒毒管理局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制定了《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业延伸和指导帮扶工作试点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促进该项工作规范化开展。今年以来,全省戒毒系统通过指导站开展延伸工作23场次,直接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近千人,收获广泛赞誉。

  戒毒人员不仅是违法者,也是病人、受害者。无法获得家人的原谅,不能重新回到家庭中去享受家人的关爱,是戒毒人员最担心、最不愿面对的事。而对于他们的家人而言,也心存疑问:在戒毒人员解戒之后,能够接纳他们重新建立信任,一同过上远离毒品的生活?亲情修复的过程,就是一个直面问题、解开心结的过程。

  5月7日,省宝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内,21名戒毒人员亲属受邀来所,参加座谈会。“以前是我太好面子,对他除了打就是骂,好话说不了两句,现在我想跟孩子道个歉。”“看到他在这里过得好,我们觉得很安慰,既然政府都没放弃,我们也不会放弃。”此次参加座谈的是前期摸排确定为“亲情梗阻、交流不畅”的戒毒人员家属,其中一些已多次接受戒毒所沟通谈话,经过民警反复劝导,终于在座谈会上愿意迈出重拾亲情的第一步。

  各戒毒所在做好3个“规定动作”基础上,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将“3+N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有机融合,持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下一步,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一如既往立足戒毒职能,打破场所高墙壁垒,把民情民意转化为全省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继续推出一批利民便民惠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特色项目,为开启安徽司法行政戒毒事业新征程注入强大动能。

  稿件来源:2021年6月25日安徽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sft.ah.gov.cn/zhzx/mtbd/55738391.html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