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农历五月,布谷鸟就兴奋起来,五更时开始不停地鸣叫。只等小南风一吹,麦梢见黄,田里的麦子就要熟了。其实在小南风马不停蹄即将抵达平原的夜里,农民们就早早起身,隔着夜色倾听麦子成熟的声音。麦熟一晌,收麦子是等不得的。
爷爷把麦穗摊在手心,细数剥离出的麦子来判断年成的好坏,一粒粒数过后,便不住地念叨:“好收成!好收成!”满足的目光漫向田野,一副陶醉的模样。这个时节,家家户户会把开水、烧饼、油条等一筐一筐地送到地头,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吃好喝好不少打粮食。夜晚,村头的空地上依然灯火通明,人们毫无倦意地驾驶手扶拖拉机拉着石磙在土地上不停穿梭,直至把大片大片松散的土地碾压成结结实实的打麦场,等着迎接收割的麦子。
这个时节,学校都放麦假,孩子们快乐而又忙碌。抢收麦子的体力活大人们来干,而拾麦子,则是很多孩子愿意做的事情。大人们在麦田里抢天夺时收麦、装车,拉往打麦场,他们的勤劳感染着孩子们,大家很小就懂得“粒粒皆辛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太阳躺在天际线下迟迟不肯露头,村里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提着竹篮,嘴里塞满仍在咀嚼的馍馍,雀跃着朝村外的麦田里奔去。不久后,睡醒的太阳一跃而起,孩子们的身上洒满了如同麦子一样金色的光。
麦田里,大人们弯下腰,四溢的汗水湿透了衣裳,飞舞的镰刀把一列列的麦子整齐放倒,喜悦而虔诚的表情使麦事变得神圣起来。装满麦穗和麦秧的架子车、手扶拖拉机匆忙地从麦田赶到打麦场。田间小道或大路上不断有调皮的麦穗在颠簸中偷偷溜下来,散落在路边。这些不听话的麦穗就是孩子们寻找的目标,孩子们眼疾手快地捡拾起来,用剪刀剪下麦秧,只留下饱满的麦穗扔进竹篮。随着日头升高,孩子们的竹篮也装满了麦穗。
那时,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男孩叫勇敢,他动作很慢,看着我们装满麦穗的竹篮,他“哇”的一声就哭了。大伙儿走出几步又回过身来,等边哭边走的勇敢跟上后,两名身手敏捷的孩子,抢过他的竹篮,蹑手蹑脚跟在路上走过的架子车后面,似快乐的小仓鼠,从车后面飞快抽拽出麦穗,你一把、我一把,三两下就在勇敢的小竹篮里塞满了麦穗。破涕为笑的勇敢举着重重的竹篮跟在大伙儿后面,走走歇歇,不时仰脸看看已攀上头顶的太阳,擦着汗水和泥土涂成的花猫脸,跟着小伙伴们聚到村口。大家约定,谁也不能把今天帮勇敢的事情告诉大人。言毕,就蹦跳着各自回家了。
接下来,我们会把整个麦假拾来的麦穗,小心翼翼地装进小筐里,跟着大人们送到打麦场,撵磙、扬场、打麦、晒麦,直到把一袋袋浓香的新麦子颗粒归仓,全家人才安心。(马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