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反映村口的路亟待整修。”5月27日周四,下午5:40许,在镇政府一楼来访接待室值班的临涣镇陈口村原村支书吴增礼,在值班日志上记下了当天来访的最后一个信息。从5月6日上班到当天,值班日志的记录表明已接访了37起来访事项。
吴增礼是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老支书调解团队5名成员之一,在镇政府值班接访已近两年了。据统计,老支书调解团队自2019年组建以来,每年接待各类村民信访事件约500多件,人次达万次,大部分得以妥善处理,成为助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有效防线。
“访调对接”组建“支书调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镇中出现一些新的纠纷矛盾,产生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2018年临涣镇村 “两委”换届时,19个行政村退下来6位村支书。时值全国开展“访调对接”工作,镇党委、政府酝酿借助茶馆调解队伍,成立专业化信访事项调解队伍。而此时在协助村“两委”换届工作时,王士宏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有这么多老支书从岗位上退下来,每个人都在农村工作了30余年,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入到调解志愿者队伍中呢?王士宏向镇里提出建议,镇里当即采纳,选聘了5位老支书,组建了“老支书调解团队”,对接到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志愿者队伍中,协助镇党委和镇政府信访调解工作。
临涣村的吴法振是“老支书调解团队”的带头人,任村支书之前他任过村里的治保主任,专事村里的调解工作,对调解工作很有热情。刚开始是村民们来找他,包括一些“鸡搅垛 狗打架”的事。后来只要闻听村里有啥纠纷,干脆自己骑车就去,因为快,又因自己的乳名带个“风”字,久而久之,村民们就亲昵地称他“闻风到”。如今到临涣村,说起吴法振,村民们可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可提起“闻风到”,村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那咋不认识啊。
“风调雨顺”力促村民和谐
吴法振自建了个人调解工作室,王士宏结合“风”的谐音,给他的工作室命名为“风调语顺工作室”。
在吴法振的调解故事里,有两件事让他记忆尤深。村里有家预制板厂,在起吊预制板时,不慎将村民周某砸倒。吴法振赶到现场时人已经不行了,此时周某家的亲朋好友和在外地打工的孩子也接到信息陆续赶回,警方也到了现场。吴法振知道,如果不尽快调停此事,将会引起群发性事件。吴法振首先让周某家人将周某抬走,随后着手走访双方,了解事故原因。次日待周某家人心情稍稍平静后,吴法振和其家人心平气和地分析道理,最终在事发后两天,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村民吴某嫁女儿,一大早,前来迎亲的亲家根据习俗进村燃放烟花,不料烟花突炸,将现场看热闹的另一村民曹某炸伤身亡,瞬间喜事变成悲剧。曹某家人要将曹某抬到吴某家,镇派出所也将燃放烟花者带走。吴法振赶到现场,拦下了曹某家人说:“你们可相信我?”“相信你。”“好,两家无冤无仇,也不是对方故意炸的,烟花有故障,谁也不知道,抬到对方家合适吗?”一番话让围观的村民们感到在理,曹某的子女也表示理解,但无法接受亲人逝去的现状。“你们都先回家,下午我来处理。”安抚好曹某家人,吴法振马不停蹄背靠背做双方工作,当天下着雨,吴法振雨中来回穿梭在双方当事人中,直到当晚11点许,两家达成了和解,次日吴某的女儿按时出嫁。几天后曹某出殡,吴某家人到场祭奠并诚恳道歉,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纷争有效化解。几天后,双方当事人来到吴法振家感谢,吴法振摆摆手:“你们和解了,我就高兴了。”
临涣镇党委副书记周华杰说,老支书调解团队的调解方式,既融合了皖北的风土人情,又有茶馆调解志愿者的大力支撑,他们在访调对接第一线,解决了党委政府人手不足、精力不够等问题,成为镇上化解纠纷矛盾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稿件来源:2021年6月29日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