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审判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的原告多为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往往很关注自身合法权益的及时兑现。“迟到的正义非正义”,除了依靠传统的审判外,可以着重聚焦“分调裁审”机制创新运用,最大限度挖掘劳动争议“仲裁、调解、速裁”全流程集成效应,推进劳动争议诉源治理,进一步推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与执法办案质效一体提升。
横向联动多元共治。第三方解纷力量具有行业组织的专业化、与劳动者联系紧密等优势,要充分深化与工会、劳动仲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联动、信息沟通共享和多层次帮扶机制,打通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与诉讼“一站式”联调通道。譬如实践中,不少基层法院与辖区工会搭建对接平台,通过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再由法院出具司法确认书,又或是与专业的劳动争议纠纷调委会共建诉调对接工作站,联合调处纠纷,与劳动仲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统一裁审标准和证据规则,加强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交流与学习,或是由仲裁移交案件由法院先行调解,最大限度发挥案件分流和矛盾快速化解效益。
纵深发力诉调速裁。综合考量繁简分流目标、受案变化趋势等因素,实现劳动争议诉调速裁层级滤化。目前,不少法院已建有设在院内的诉调对接平台,即由人民调解员驻院开展调解,法官进行全程指导,劳动争议案件先由中心分流处理,调解不成立刻转速裁团队审理。速裁团队专门审理劳动争议纠纷,力求简化庭审程序,探索简式裁判文书,实行批量、类型案件集中送达、集中开庭、集中研判,统一审判尺度,并可利用巡回审判、互联网法庭等方式开展庭审,便利案件当事人。
延伸职能赋能就业环境。“非止排难于变切,亦将防患于未然”,应主动问诊源头预防劳动纠纷。不定期走访辖区劳动争议高发的金融、建筑企业,通过座谈交流、法治讲座、司法建议等形式“送法上门”,促进企业规范用工,增强劳动者合同意识和依法合理维权意识。重点推广引导诉前分流,制作宣传手册、海报,着重介绍诉调对接平台处理案件的流程和优势,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聚力宣传优势扩大影响,借助政务微信、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发布典型案例提示劳动就业风险,引导当事人结合自身案件情况,形成合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