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川区司法局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契机,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合川实践,通过打造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公共服务圈“三圈合一”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体,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
打造风险预防“群众自治圈”
夯实阵地。依托社会综治网格,按照“便于组织、利于排查、善于化解”原则,将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向网格延伸,充分发挥网格长、村民小组长、网格员作用,引领小区、楼院、村社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处置网格化。目前,已建立基层人民调委会448个,实现镇街、村(社区)全覆盖,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有效化解。
建强队伍。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选聘3-5名公道正派、民声威望高的群众担任基层调解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寻找百名调解能手”活动,经过筛选评比,评出“优秀调解能手”“金牌调解能手”各47名,纳入调解人才专家库,为化解矛盾纠纷储备优质人力资源。
做优品牌。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助力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推进“说事室”“民事评理堂”“申明亭”等便民调解室建设,推行村民说事、干部问事、及时办事、集中议事、定期评事“五事工作法”,打造形成“申明亭”“五老”“老兵”“黄巧嘴”“蒋大姐”等基层群众自治调解品牌,调解感染力和公信力稳步提升。
2
构建矛盾化解“社会共治圈”
拓展调解领域。按照“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原则,在道路交通、物业管理、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婚姻家庭、建筑施工等领域,先后成立1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排查化解行业内部及周边矛盾纠纷126起。
深化“五调”对接。加强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区信访办和法律服务机构等相关部门行业协作配合,建立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机制,通过设立“驻法院(法庭)调解室”“驻所调解室”“驻检察院(检察室)调解室”“律所调解室”以及信访事项调委会,持续深化诉调、警调、检调、访调、律调“五调”对接工作,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矛盾纠纷成功化解率保持在99%以上。
强化边界联调。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合川区毗邻四川边界镇社会治理,加强与广安等地司法行政部门协作配合,签订协作协议,建立人民调解边界联调机制,携手做好毗邻地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工作,提升边界地区联防联治联调水平。截至目前,毗邻边界镇化解矛盾纠纷645起,化解成功率99%。
3
优化纠纷处置“公共服务圈”
搭建平台。高位推动“区—镇街—村社”三级调解工作平台建设,组建合川区大调解中心,指导成立镇街调解中心,规范打造村(社区)调解室,建立源头排查、分级分类和交办督办工作机制,探索推行调解、仲裁、诉讼、信访等多种纠纷化解方式“一站式”受理、化解模式,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强化培训。建立人民调解员培训长效机制,围绕调解职业道德、常用法律法规、调解方法技巧、调解文书和档案制作等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依托律师事务所建立“法治大讲堂”,对调解骨干开展订单式培训,着力提升人员调解员业务素质和调解技能,提高矛盾纠纷调处质效。
注重服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送法下乡”活动,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开设讲座、普法宣讲等方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行村居法律顾问,定期驻室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依法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覆盖面、提升援助质效,为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体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