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建设智慧法院 促进绿色发展 成效分析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和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全面建设智慧法院,运用信息化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智慧法院在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通过推行电子诉讼、开展基于电子卷宗的网上办案、推进执行案件跨部门协同办理等方式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促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8月23日至29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为了全面、科学、量化评估智慧法院减轻群众诉累、提升工作质效、促进绿色发展的具体成效,在国家节能中心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支持下,组织编制完成了《建设智慧法院促进绿色发展成效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特此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发布。
《报告》从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智慧法院应用相较传统线下方式对于减少出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节约纸张、节省成本等方面的成效。
一、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
全国法院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互联网+诉讼服务”,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在全国法院的共同努力下,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各级法院全面建成并应用诉讼服务网、诉讼服务大厅、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电子送达平台等。曾经有律师统计,线下方式完成一项诉讼需要往返法院近6次,智慧法院通过推行电子诉讼极大方便人民群众,减少出行成本,能够支持“一次都不用跑”。
在网上立案方面,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占一审立案量的54%;1/5以上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约1/10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日提交;用户实际应用效果显示,理想状态下当事人20分钟即可通过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完成立案申请。相比于传统线下法院现场立案方式,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网上立案帮助当事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减少出行约24.5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15.9亿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万吨、减少碳排量16.3万吨;节约纸张约1.2亿张;节省当事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时间约4860万小时。
在网络司法拍卖方面,2020年,全国法院共使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累计上拍标的物57.3万件,共有39万人报名参加拍卖,成交额4013亿元,相比线下拍卖方式节约当事人佣金123.6亿元。
通过调研、分析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开庭、网上调解、跨域立案、12368诉服热线、网络破产会议、网络司法拍卖9项信息化应用成效,评估得出: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全方位保障当事人诉求,减轻群众诉累,相比传统诉讼方式减少群众出行约8800万人次,减少出行约63亿公里,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万余吨、减少碳排42万余吨;节约纸张约2.7亿张;节省群众出行时间约1.2亿小时;各类应用节省当事人、律师等出行成本、印制成本共42亿余元。
二、在服务审判执行方面
为提升审判执行工作效率,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要求所有案件材料均扫描、编目形成电子卷宗,解决案件卷宗调阅、流转、存储、归档等问题,改变法官基于纸质卷宗办案的传统办案方式。为助力“破解执行难”,全国法院建成全国统一、内外联动的执行信息化体系,实现财产网络查控、跨部门联合信用惩戒、远程执行指挥等,改变以往执行法官“登门临柜”的办案方式,实现了执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网络执行查控实现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0多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联网,对当事人各类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执行法官办案过程中即可一键发起网络查控,财产调查效率呈几何倍数提升。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16.7亿次、划扣冻结3392万次。如果采用线下方式查询被执行人存款、证券、车辆等信息,需要两名执行法官携带法院文书前往当地银行、证监会、车管所等机构,耗时费力,无法达到信息化条件下“一网打尽”的效果。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累计冻结资金13219.58亿元,查询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信息18950.07万条。
全国法院大力推动远程音视频应用方面,全面建成全国四级法院执行指挥管理平台支持法院联动指挥,建成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支持全国法院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建成远程审理系统提高办案效率。2020年,全国法院开展远程执行指挥5.2万余次、举办远程视频会议约3.6万余次、举办视频培训1.5万余场、开展远程审理23万余次,有力保障了法院干警疫情期间沟通交流、业务协同等需求。
通过调研、分析电子卷宗跨院调阅、远程执行指挥、“总对总”网络查询、“总对总”网络划扣冻结、“点对点”查控、省内执行委托、省外执行委托、远程提讯、远程培训、视频会议等10项应用成效,评估得出: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如果采用传统线下方式达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效果,需要干警公务出行约73亿余人次,出行里程约870余亿公里,相当于消耗标准煤430多万吨、排放二氧化碳890多万吨;需要耗费纸张约132亿张;需要耗费干警时间约145亿多小时,相当于728万人全年工作时间;需要耗费出行、印制等成本780亿余元。
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评估的是线下工作方式与信息化方式相同效果下需要的耗费,因此这里的用词是“需要”而并非“减少”。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线下方式人民法院的人力、资金等资源远远不能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审判执行工作效果,可以说信息化推动了审判执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三、在服务司法管理方面
全国法院普遍建设办公平台,实现了对公文往来、公告通知、工作动态和人、财、物的规范管理;通过使用电子签章,满足人民法庭、电子诉讼平台、协助执行文书等盖章需求;建设全国统一送达平台,逐渐替代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
2020年全国法院运用网上办公平台办理电子公文约710万件;通过电子送达方式送达文书2400多万次;通过电子签章方式盖章文件8800万余次,提升司法管理工作效率,节约纸张约10亿余张,节约印制成本5亿余元。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2020年,人民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相对传统线下方式,节省群众、干警出行约935亿公里,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1万吨,节约纸张145亿张,保护了108万颗树。传统方式若要达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效果,需要耗费约740万人全年工作时间,耗费出行成本、印制成本、司法拍卖佣金等约952亿余元。
按照同样的指标和测算方法,我们分析了2018年、2019年智慧法院促进绿色发展成效:2018年,全国法院通过信息化应用,相比传统方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654.76万吨;2019年减少二氧化碳757.15万吨,较2018年提升15.64%;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941.44万吨,较2019年提升24.34%;2018年,全国法院通过信息化应用,相比传统方式,节省出行、印制、司法拍卖等成本701.45亿元;2019年节省成本802.35亿元,较2018年提升14.38%;2020年节省成本952.86亿元,较2019年提升18.76%。
关于本《报告》的相关数据来源,全国法院信息化应用成效数据来自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以及各地法院的调研结果;对于传统线下立案、开庭等方式的出行、印制等能耗需求来源于河北等地法院数据抽样分析;对于能源、碳排、成本等测算方法来源于公开发表数据及测算方法。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促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相关链接:
最高法信息中心、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建设智慧法院 促进绿色发展 成效分析报告》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