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县獐子岛是著名的“獐子岛海参”的原产地,素有“海底银行”“黄海明珠”之美誉。长海县人民法院獐子岛人民法庭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海岛法庭,就坐落在这里。一代代法庭人坚守在这里,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专业与执着,守卫着一方安宁。
外出办案
怎么方便百姓就怎么干
獐子岛人民法庭的前身是獐子岛巡回法庭。1988年设立之初,法庭仅两人,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在獐子岛镇政府招待所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地下室办公。2005年,在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长海县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占地1027平方米的3层办公大楼顺利落成。自此,法庭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由于地处海岛,交通不便,法庭负责人王涛说:“我们是基层法庭,不能一味地坐堂问案,老百姓怎么方便,我们就怎么干。”为此,10多年间,只要群众需要,只要条件允许,田间地头、渔港码头都成为他们的办案场所,老百姓进行海上作业没有时间,他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工作。
船是法庭外出办案最主要的交通工具。2013年9月的一天,王涛外出办案返回法庭,船刚驶离港口不到20分钟,海上就突然刮起了大风,风平浪静的海面立马变得波涛汹涌。海浪像一座座涌动的山峦,仓内所有能动的物品都在地上横冲直撞,本来一个小时的船程,足足航行了两个多小时才到。风里来,浪里去。多年来,法官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和当地的老百成为不分彼此的“一家人”。
打通诉讼“最后一公里”
在坚持巡回办案、上门服务的同时,法庭也在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方便海岛群众诉讼。2018年,长海县法院大力推进“智慧法院长海模式”建设,组网构建起了覆盖县、镇、村三级,集远程诉前调解、人民调解协议远程司法确认、远程庭审、远程送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远程诉讼服务网络系统。法庭积极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群众通过网络进行诉讼。
2020年12月末,海洋岛李春某等24名农民工先后将张某告上法庭,索要工资合计30余万元。时值年末,所有人都着急回家,如果现场开庭,多花钱不说,还耽误回家的行程。为此,王涛在当地司法所的协助下,全部通过网络远程进行开庭。由于前期准备工作扎实,24个案件不到两个小时全部审结。
“智慧法院长海模式”就像一座天桥,将茫茫大海上的孤岛联通,让海岛群众诉讼变得无比通畅。2018年以来,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86件,通过远程方式立案178件、庭审136场、送达法律文书292份,远程确认人民调解协议75件,极大地减轻了海岛群众诉累,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好评。
建立党员司法联系点
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长海县人民法院党组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全县5个镇30个村(社区)广泛建立党员司法联系点。獐子岛法庭第一时间组织驻守法庭的同志与辖区的村委会、社区进行对接,和村委会商定如何具体开展工作。同时,法庭还推出了自己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其间,帮助辖区物业服务公司收取物业费5143元,数额虽然不大,但这笔钱物业公司3年都未能收缴回来,因此得到了物业公司的好评。而对于来自物业公司的感谢,王涛说:“不用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句“应该”,道尽了法庭人心中始终坚守的为民情怀。
后记
獐子岛人民法庭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赢得了海岛群众的称赞,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法庭先后被授予大连市“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一份坚持,它激励着更多的獐子岛法庭人继续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老海岛精神,在新时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