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的乌蒙山区
海拔1536米之上
有一片纯净美好之地
这里有远山层峦、湖水荡漾
还有一座守护它的“正义之塔”——摩尼法庭
坚持法治引领
守望乌蒙正义
叙永县地处乌蒙山区,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县,有苗族、彝族等30个少数民族。民族杂散居地区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群体性较为明显。2017年3月,叙永县人民法院确定摩尼人民法庭管辖全县涉少数民族纠纷案件,抽调7名少数民族干警组成双语办案团队,立足于“防”、致力于“治”、着力于“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1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4月,“石榴籽”调解模式被四川省高院在全省予以推广。
立足于“防”
织牢矛盾纠纷源头“过滤网”
【横向联动共参与】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职能部门、人民法庭、民族协会等多方参与的横向联动机制,把控矛盾纠纷源头风险。推行“一镇一法官”工作机制,创建“石榴籽”调解体系。工作经验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省委深改办等简报采用,“石榴籽”调解模式被推广至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法治四川的一张靓丽品牌。2017年以来,“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涉少数民族纠纷865件,涉诉纠纷同比下降了32.17%,辖区内未发生一起群体性案件。
【纵向联调促化解】建立人民法庭、乡(镇)、村(寨)社“三级联动”纵向调解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层层调处、层层消化的梯次防控结构。协同司法所、民宗局等部门,充实彝族德古、苗族苗王、地方乡贤等26名调解员,增强不同民族文化当事人的心理认同。在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聘请特邀调解员2名,接受法庭委托开展调解工作。2017年以来,三级联动成功调解908起纠纷。
法官与调解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
致力于“治”
筑好精准司法服务“桥头堡”
法庭内民族特色文化墙
【全域服务便群众】建成特色文化阵地,在法庭布置符合当地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审美习惯的壁画、图腾等,借鉴“牛崇拜”等民族文化解纷,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认同感。开展全域服务,在村(社区)设置诉讼服务点,定期上门立案400余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四川微法院”功能,网上立案20余件,电子送达和在线开庭200余件次。
巡回审判进村寨
巡回审判上寨坝、进家门,对涉土地、家事、邻里等民生案件,一律到案发地巡回审理。2017年以来,法庭巡回审理案件1110余件,巡回审判率超过80%。巡回审判与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纠纷排查深度融合,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功效。
法官查看现场了解案件详情
【服务民生促发展】妥善审理涉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产业发展类案件100余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妥善审理胡某诉王某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纠纷案,发挥示范作用,平息了当地22起因纳黔高速、叙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补偿矛盾纠纷。依法高效审执结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报酬等案件63件,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110.23万元,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成功为39名农民工解决工资问题
着力于“制”
开启法治引领自治“新里程”
【法治浸润常态化】建立法治宣讲长效机制。利用火把节、苗场节等民族节日深入村寨开展法治宣讲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常态开展送法进校园,在辖区50余所学校开展法治讲座200余场次;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说法200余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播放宣传片等形式进行扫黑除恶宣传,在法庭集中公开审理冯某某涉恶一案,组织100余名镇、村、社干部,1000余名村民旁听庭审,有效扩大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