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重要程度和地位不言而喻。
就我省而言,非公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合力推动。而专题询问作为依法开展、紧扣法律规定的监督形式,权威且更有效力,“推动”效果显著。
基于此,9月28日,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我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询问和应询都开门见山、直接了当。一问一答中,对全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方向做到了把脉问诊、心中有数,对下一步怎么看、怎么干明确了思路措施、达成了共识。
询问实录
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转型升级
“请问,省政府将采取哪些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主任委员王新平率先发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密森应询:我们将围绕“四个聚焦”,以更加务实管用的举措、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聚焦系统推进,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督导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倒逼改革纵深推进。第二,聚焦公平竞争,强化政策落地。落实市场准入政策,支持非公经济创新创业,落实惠企支持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非公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第三,聚焦办事便利,优化政务服务。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完善“信用+”服务,健全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持续加强涉企信息服务,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第四,聚焦执法公正,创新监管方式。严格抓好重点监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首违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实施跨部门联合执法。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薛洁紧接着提问:“请问,省政府如何引导、支持民营企业融入‘四地‘建设,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洪涛应询:我们将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支持民营企业融入“四地”建设、加快转型升级。第一,坚持规划引导。组织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各行动方案的解读、培训,引导民营企业以项目为支持,积极参与“四地”建设。实施“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二,突出青海特色。健全企业培育机制、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链长制”,提升中小企业产业协作配套能力。第三,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资金支持、强化创新驱动、强化人才支撑、强化金融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第四,努力改善服务。一是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二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升级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注重发挥各类商会、协会作用,健全政企沟通协商机制,畅通企业诉求通道。四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快出台《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督促相关市州、部门和国有企业,及时支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破解“融资”难题
规范监管执法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姚琳询问:“请问,作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将采取什么措施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陈峰应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从银行层面看:一是存在历史和机制性的问题,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审核比较严格。二是贷款审批的周期长,流程比较麻烦,手续复杂。从企业层面看:一是缺乏抵押物。二是信用记录有问题。三是企业财务不健全。从社会层面看:一是社会担保体系还不健全。二是信息不对称。融资贵的原因主要是难以在银行获得低息贷款,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从而导致融资成本较高。
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第一,加快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强化政策措施,增加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升级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探索更具青海特色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第二,在传统抵押贷款的基础上,拓展新的贷款产品,如不需抵押物的贷款产品,“拉面贷”“活畜贷”“信用贷”“无形资产抵押贷”等。第三,在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的同时,推动信用修复,综合采用信用创评等修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三类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第四,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青信融”平台建设,开展政银企对接工作,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低的问题。第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培训,帮助中小微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增信功能。第六,降低担保费用、手续费以及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通过线上办理等方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
“请问,省政府将如何规范市场监管领域的监管执法?”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玮提出问题。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马骥应询:我们将围绕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有效减少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为我省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在技术上提升,将全力开展信息归集工作,建设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数据联通中心,并不断优化指标设计和系统性能,通过运用数据结果科学指导抽查比例和频次,进一步防范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执法任性现象,从而加强信用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深度有机融合,做到监管关口前移,最终实现“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监管目标。在制度上创新,将进一步加快制定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标准,出台配套细则和操作规范;开展“检查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精细化分类,以期实现执法资源利用高效化、监督管理专业化、执法行为全程可追溯。在实践上发力,将持续加大涉企现场检查事项清理和对执法人员点对点及现场培训力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明确履职标准和评判界线,强化执法协同配合,减少现场检查,依法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规范执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提高办案质量。同时,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行业和领域,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形成强烈震慑,打造市场主体信服、人民群众满意的市场环境,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提供“人才”支撑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汪芙蓉询问:“请问,省政府将如何解决民营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短缺问题?”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武玉嶂应询:今后,我们将重点聚焦促进就业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多措并举,努力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第一,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系列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开展“2561”活动,每年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组织非公经济企业进场招聘,为有用工需求的各类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聘服务。第二,大力实施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新增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的非公经济企业,按实际缴纳的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并按每吸纳一人1000元标准进行奖励。根据见习留用率,按每人每月700至1000元标准发放见习补贴,见习期满留用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奖励。第三,强化政策激励培养。一是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有效助推非公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第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职称评审时,不受比例限制、应报尽报,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免试,对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要求,注重以工作能力和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对考取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认定为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给予奖励。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左旭明询问说:“请问,省政府将如何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省科技厅厅长莫重明应询:围绕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省科技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落实好普惠性科技政策。一是大力培育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企业创新主体。二是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三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四是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的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第二,多元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按绩效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科技资金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申报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着力加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科技部和青海省会商制度以及科技援青机制,吸引省外科技人才来青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第三,着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每年安排600万元,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注册成立不满3年的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用于鼓励企业向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购买技术创新服务,减轻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本。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展,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奖补政策。第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每年将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100名左右科技专员进驻企业,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人员培训等科技服务,对接政府和社会资源,协助解决企业急需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另外,每年将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农村牧区,通过在县级层面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等服务机构,支持农牧区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推进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虽然没有在会前报名发言询问,但作为补充“询问人”,省人大代表、西宁园博园和西堡森林公园建设管委会副主任陶雅琴提问说:“8月31日,人民网发表了题为‘网友质疑青海旅游:还只是在靠天吃饭?‘的文章,对我省旅游业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价格虚高等问题予以曝光。请问,省政府对这一媒体报道怎么看?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面对这一“犀利”提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扎西认真应询说:“第一,舆情发生后采取了四项应对网友质疑的主要措施。针对报道中反映的问题,我厅深入各地开展问题核实、检查和督导,现场督促有关单位进行立行立改。一是督促有关乐园、乡村旅游接待点等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培训,提高服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游客满意度。二是督促‘天空之镜’等景区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加大应急演练力度,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实战水平,切实保障游客安全。三是督促景区责任主体合理配置旅游厕所管护员,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免费开放所有的旅游厕所,确保不出现关停情况。四是督促各市州加强属地责任,加大对餐饮住宿购物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力度,重点检查价格不规范,严管重罚价格虚高、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问题,持续深入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第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下一步,我们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要路径,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出措施:一是持续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改进旅游服务品质;二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力度,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三是提升旅游‘全链条’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加大违法惩戒力度;五是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维护青海旅游形象,进一步规范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的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综合业务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千方百计提升全省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助力建设高标准旅游市场体系,不断增强广大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得知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的询问时间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委员,同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宁生争取到了最后一个问题的“发问权”:“请问省政府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洪涛作为第二次回答问题的“应询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回答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务诚信建设,相继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政务征信建设,下一步,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第一,构建政务诚信监督体系。一是健全政务诚信专项督导,建立完善政务诚信督导监督制度。二是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每年度通报政务诚信建设推进情况。三是探索推进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第二,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政务信用记录。及时全面归集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履职过程中的政务失信信息,组织开展政务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二是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强化政府部门及公务员信用监管、激励、约束和惩戒,推广应用政务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树立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导向。三是推进民营企业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帮助民营企业改进失信行为。第三,推动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一是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完善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责任制,优化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二是加强招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三是强化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制度规范,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四是加强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第四,推进政务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健全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工作机制,实现相关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和规范使用,为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
两个小时的询问告一段落,8位委员和代表的询问抓住我省非公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问题,各应询单位在应答中不回避、不推诿,深入剖析问题症结,直面问题,回答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询问就是推动,应答就是承诺。省政府及应询部门一致表示,将把这次专题询问作为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新起点,全面加强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真正做到有询问就有回应、有回应就有新发展,给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