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经邦济世,但归根结底都是为民。近年来,青海法院始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保障民生福祉的司法服务能力水平。
“家事法庭”让审判更有温情
“大量的审判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家事矛盾,许多都是心理和感情上出了问题,只有先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才是让当事人消除怒气、避免矛盾激化、促进矛盾纠纷解决的根本方法。”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团队长朱学恩告诉记者。
互助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试点法院之一,把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和品牌创建的先导工程,开辟了一条适合青海农区法院家事审判工作的新路子。
2021年7月,互助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成功调解和好一起离婚案件。法庭上,原告小芳哭着说:“他不关心我,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也不帮我做家务、带孩子……”经过法官调解,丈夫小刚当庭悔过,万分愧疚地说:“以前我确实做得不对,我以后一定改。我和她的感情没有破裂,我不想离婚,保证以后一定对她好!”妻子也表示愿意给彼此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从坐堂式的审理到圆桌上的亲情劝解,家事审判理念的转变,为矛盾纠纷的化解“增砖添瓦”。家事法庭变身“亲情修复站”,家事法官以“家庭医生”身份,诊断、治疗、修复破裂家庭,都体现着司法的人文关怀。一声声道谢、一次次握手、一面面锦旗,都代表着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体现着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互助法院院长霍成伯告诉记者:“根据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事案件多发频发的县情,互助法院将家事法庭定位为‘婚姻诊所’、家事法官转型为‘家事医生’,法官理念成功转型,审理效果明显呈现。”
据了解,互助法院在民商事案件数量激增的态势下,家事案件占比明显减少,数量也从2016年的1264件递减为2020年的1123件,当事人对家事案件的服判息诉率屡创最高。
“抬起衙门就群众”巡回办案解民忧
把法庭搬到牧民群众的家门口,群众在哪里法庭就开到哪里。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泽军在基层调研时多次强调,要“抬起衙门就群众”,牢固树立换位思考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青海法院近年来大力推行巡回审判,发扬“马背法庭”精神,推广车载法庭、移动背包科技法庭,让流动的人民法庭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对于地广人稀高寒的青南地区,开展巡回审判也是充分发挥司法服务职能最有效的方式。果洛藏族自治州两级法院不断创新巡回审判方式,开创了以“巡回审判点+法官进网格+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为抓手,以“诉非对接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建设为驱动的“3+2”巡回审判模式。
“巡回法庭是将司法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社会的最前沿,以实际行动履行司法为民的宗旨。”谈起巡回法庭,甘德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赛毛措这样说。
甘德县下设六乡一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路途遥远,开展巡回办案能更好地满足牧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巡回办案已成为果洛法院工作的常态化,也是果洛法院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
据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智建介绍,“3+2”巡回审判模式将审判活动从“坐堂审案”向“上门解纷”转变,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排查、诉前调解、案件受理、来访接待、就地回访、法治宣传等服务,充分发挥了巡回审判深入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
目前,果洛藏族自治州两级法院共开展巡回审判23次,开展巡回宣传26次,参加群众1344人次。
“法官工作室”架起为民连心桥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房产证终于要办下来了,这下可以安心了!”在尚苑置业业委会办公室内,王某、黄某高兴地拉着赵琰的手说道。
赵琰是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西人民法庭的庭长,“赵琰调解工作室”也是河西法庭的活招牌。
2021年6月,河西法庭受理了原告王某、黄某等33人诉被告格尔木尚苑置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系列案。这33名原告买的房屋因被告公司长期没有为其办理房产证,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赵琰详细了解案情,并将该案争议焦点、难点一一梳理。考虑到该案当事人较多,同时也为了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赵琰决定前往原告居住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巡回开庭。最终,被告同意协助原告办理房产证。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赵琰调解工作室”新收案件142件,结案122件,调解和撤诉案件114件,调撤率为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