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有足够的诚意与善意,有足够的担当与底气。要进一步释放进博会溢出效应,做实“6天+365天”平台功能,探索建立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和采购商变投资商等长效机制,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因进博会而汇聚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必将凝聚成强大的开放力量、前进能量
这几天,一辆辆“进博巴士”在深秋清晨的薄雾中穿行,经过一个个定点酒店,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送往“四叶草”。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队入馆。“一证在手,一秒通关”,“历届最严”的疫情防控背后是身份、出行、核酸检测等海量大数据的精准、高效匹配。
会场内,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大咖”论道到热门展区中人潮涌动、订单不断,以及各类高规格、高水平、高频次的进博会配套活动,共同诠释着何为“互通有无”、何为“拥抱机遇”。
新主流力量
“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将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铿锵的宣示、坚定的步伐,激发市场活力,提振企业信心。
数据显示,第四届进博会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共有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往届参展企业较多的国家,今年继续“用脚投票”。比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参展企业数量和展览面积较前三届相比,整体有所上升或基本持平。
新兴经济体加快崛起,世界多中心力量格局发生变革,也能从参展国和参展企业结构中觅得踪影。在第四届进博会上,G20国家有1500多家企业参展,约占到参展企业数量的一半和展览面积的3/5,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下的新主流力量。
同时,还有5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600多家企业参展,金砖国家有80多家企业参展,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有近200家企业参展,中东欧国家也有120多家企业参展,还有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进博会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成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进博会对世界市场的磁场效应,还体现在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强大吸引力。进博会举办以来,每年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面积均有所上升。本届进博会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过80%。其中,汽车展区500强及龙头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参展企业的六成。
在中国持续深度融入世界市场、推动中国企业“与狼共舞”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仅从202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来看,中国共有143家企业上榜,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为122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仿佛一道分水岭,给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经贸往来增加了难度系数。受疫情影响,不少大型国际展会纷纷取消、延期或改成线上举办。比如,2020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取消举办,2021年法兰克福厨卫展改成线上形式举办。进博会作为全球最大的线下展会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仍然如期举办,化被动为主动,着力打造新看点、新亮点。
从保障重点来看,前两届进博会主要围绕展品通关便利化、展品变商品等予以政策制度保障;从第三届进博会开始,疫情防控成为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
比如,上海海关及时推出展览品进境“无纸化通关”,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从展会手段来看,前两届进博会以线下展览为主,第三届、第四届进博会开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手段,远程连线成为标配,部分不能亲临现场的海外参展商、采购商通过远程设备实现与进博会的现场互动、无缝连接。
从服务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进博会的积极性更高,进博会成为帮助中小企业复苏的一大重要平台。比如,在第三届进博会境内采购商中,有5.35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在第四届进博会境内采购商中,民营企业占比64%,中小企业占比70.5%,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服务对象来看,主动调控参展参会规模,专业观众更加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第三届进博会开始科学调控参会人数规模;第四届进博会参展企业定向邀请专业观众功能正式上线,使得参展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匹配更为精准。
疫情更是直接催生了“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通过集中展示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防疫产品、技术、服务等,传递抗疫信心。
走向更大舞台
一年的期盼,六天的相聚。从趋势来看,本届进博会围绕“综合展、专业办”理念,紧扣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市场热点,面向国家战略和面向未来前沿的布展构想呼之欲出。
技术装备展区浓墨重彩,“绿色+数字”引领未来——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能源转型是关键一招。前段日子,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背后折射出的一个问题是煤炭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不足。“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为深化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
数字经济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能够有效对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需求。本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成立数字工业专区,集聚了埃森哲、艾默生、GE、ABB、西门子、施耐德等一批全球数字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全面展现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
目前,全球共有60多个万亿美元级产业集群,都能够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我国,消费领域的互联网市场只有几家万亿元级企业。下一步,可以通过推动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万亿元级企业。
设立集成电路专区,是本届进博会的一大亮点。在“四叶草”,集成电路专区展览规模超过7000平方米,涵盖集成电路行业上、中、下游领域,吸引了行业龙头企业三星、高通等参展。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个基础”上依然受制于人。
进博会作为全球顶尖技术装备企业的重要展示平台,首次设立集成电路专区,加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世界先进装备技术的对接、合作,有助于加快突破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瓶颈、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与高质量发展。
消费展区亮点纷呈,首发、首秀吸引眼球——
本届进博会在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消费品等传统展区下设了农产品、乳制品、智慧出行、美妆及日化用品、绿色智能家电及家居、体育用品及赛事等多个居民品质生活消费专区,成为各类全球新品首发、首秀现场。
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厂商发布适合小朋友上雪道的创新滑雪板,北欧商家带来“中国新年”系列新品全球首展,意大利厂商带来专为咖啡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半自动咖啡机,等等。
得益于进博会溢出效应,“6天+365天”平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开设70多家国家馆首店。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前夕,巴基斯坦、柬埔寨、古巴等国家馆全新开业,引进超过2000款国别商品,平台助力新品首发、首店落户和贸易放大的功能格局不断强化。
参展商和采购商变投资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透过进博会,世界进一步看到了中国商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华投资落地,零距离拥抱中国市场。2020年,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家、外资研发中心20家。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进博会后参展商变投资商,在中国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第三届进博会举办期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受访企业中3/4预计未来两年会增加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超过四成的企业计划将中国供应链比例增加10%或更多。这显示出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和中国潜力的决心、信心。
进博会不仅吸引国外企业和品牌从“看一看”到“走进来”“留下来”,还通过设立地方展和文化展,为中华老字号品牌走向更大舞台提供机会。在“四叶草”,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苏绣等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
总之,开放的中国,有足够的诚意与善意,有足够的担当与底气。要进一步释放进博会溢出效应,做实“6天+365天”平台功能,探索建立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和采购商变投资商等长效机制,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因进博会而汇聚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必将汇聚成强大的开放力量、前进能量。
(潘红虹 沈斐 作者分别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后、高级经济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