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民市人民法院大民屯人民法庭法官和工作人员清出一条“雪”路回到法庭,一边准备开始诉讼服务和审判工作,一边抓紧打扫积雪确保道路畅通。此时,一个求助电话打了进来……
“喂,是王庭长吗?我是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支部书记老张啊,我们村有一家家里闹矛盾啦,老婆婆死活都要上你那儿立案告儿媳妇……”
“老张啊,你先别急。你那儿具体啥情况,村里到镇上的路开了没?”
几分钟后,庭长王旌棘摸清了状况,挂断了电话。
村里有一户婆婆姓佟、儿媳妇姓付。付某的丈夫身患重病,前后8年四处求医问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邻里街坊不少的外债,最终还是没能救活丈夫。2011年3月,婆媳俩一起承包经营的15亩地被征用了,儿媳妇领了补偿款40余万元之后,婆婆一直没见到钱,其间要了几次,儿媳妇也没给,婆婆佟某左思右想不对劲儿,非要让法官给评评理。
在家事案件的审判中往往裹挟着老人、子女、妯娌、婆媳等亲属关系的感情纠葛,当这些关系又与财产分割纠纷、征地补偿纠纷、遗嘱继承纠纷等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时,法官一旦遇到这类案件,常常挠头叹息“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是社会组成体系中最小的单元,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的基础。解决家庭矛盾,并不是一纸判决、一份法律文书就能办到的,王旌棘心里盘算着,得从根源入手,将婆媳双方心里的疙瘩解开,对出现裂痕的亲情加以修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边是多年难遇的大雪封门,一边是降至冰点的婆媳关系,即便路上的积雪还没有清理完,王旌棘果断作出决定——启动巡回法庭,开动巡回审判车,上门立案、现场开庭。由于大量积雪还没来得及清理,平日里十几二十分钟的车程,这次却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
搬运开庭设备,设立审判席,原、被告席,宣读庭审秩序……不少街坊四邻前来驻足观看。
凭借着多年的调解经验,通过充分的诉前明法释理和庭审中开导劝解,审判团队仅用了十几分钟便将这起家庭纠纷化解于无形,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付某承诺将补偿款16万元分期给佟某,佟某从家庭实际考虑表示接受。婆媳双方言归于好。
“这就审完了,可真快!”“你看人法官说得句句在理,不服都不行。”“以前只是听说法官能到家里断案子,这回算是亲眼看见啦!”
当婆媳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离开后,围观的群众意犹未尽,在赞叹和议论声中散去。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司法为民就得这样搞。利用巡回审判车、巡回法庭上门立案、入户调解、就地开庭的事情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如果不是大雪封路,前后一个多小时结一件案子,这效率可不低,更难能可贵的是双方当事人还都非常满意,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双赢啊。”随案调研的副院长王彦夫发出这样的感慨。
用大民屯法庭庭长王旌棘的话来说:“家庭矛盾纠纷是家事,是国事,更是天下事!咱们人民法庭往小了说是司法为民、便民的纽带和执行者,往大了说是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守护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无论是当初的‘马锡五马背上的审判’,还是如今的巡回审判、线上开庭,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办,这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算成功打通了。”